观唐植夫所藏古墨

黑龙蟠黑云,久蛰黄金阙。

缘何落人间,数饼若古月。

虾蟆不敢蚀,利刀岂能截。

温润比方玉,芬香麝脐裂。

乃知廷圭名,桓桓久不灭。

植夫名世俊,所蓄号奇绝。

护以紫锦囊,箧之复扃鐍。

渺思五季乱,江南颇偷逸。

三主皆能书,拨镫耸瘦骨。

一朝归大明,流散馀故物。

金华座右铭,清凉自题佛。

二宝藏予家,时时一披拂。

及观植夫墨,清风愈飘忽。

异国想尘劳,精灵岂沉没。

聊为识古篇,分手各萧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郭祥正创作,名为《观唐植夫所藏古墨》。诗中描绘了对一块古墨的鉴赏与赞美,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想象,展现了古墨的珍贵与独特之处。

诗的开头“黑龙蟠黑云,久蛰黄金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古墨比作深藏于黄金宫阙中的黑龙,隐喻其珍贵与神秘。接着,“缘何落人间,数饼若古月”则表达了对古墨从天而降,落入凡间,如同古代月亮般珍贵的感慨。

“虾蟆不敢蚀,利刀岂能截”两句,通过神话传说中的虾蟆和利器,强调了古墨的坚固与不易损坏,进一步突出了其珍贵性。接下来,“温润比方玉,芬香麝脐裂”将古墨的质地与香气与玉石和麝香相比较,赞美其细腻与芳香。

“乃知廷圭名,桓桓久不灭”提到古墨的名称“廷圭”,并赞扬其名声长久不衰,象征着古墨的历史价值与传承意义。随后,“植夫名世俊,所蓄号奇绝”称赞收藏者唐植夫的才华与眼光,以及他珍藏的古墨之独特。

“护以紫锦囊,箧之复扃鐍”描述了古墨被精心保护的情景,体现了对古物的尊重与珍视。接下来,“渺思五季乱,江南颇偷逸”表达了对历史动荡时期江南地区盗取古物行为的反思。

“三主皆能书,拨镫耸瘦骨”提到古墨曾被三位擅长书法的主人使用,通过“拨镫”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书写时的场景。最后,“一朝归大明,流散馀故物”暗示了古墨在某个时期被收集或保存,之后又分散到各地。

“金华座右铭,清凉自题佛”可能是指古墨上刻有金华(一种珍贵的墨料)制成的铭文,以及清凉(可能是人名或地名)所题写的佛像,进一步强调了古墨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二宝藏予家,时时一披拂”表明收藏者将古墨视为珍宝,时常抚摸欣赏。而“及观植夫墨,清风愈飘忽”则表达了对唐植夫所藏古墨的赞赏之情,认为其如同清风一般,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异国想尘劳,精灵岂沉没”表达了对古墨背后故事的遐想,以及对其中蕴含的智慧与精神的敬仰。最后,“聊为识古篇,分手各萧瑟”则是诗人与收藏者分别时的感慨,虽有离别之感,但对古墨的鉴赏与赞美之情却依然留存。

整首诗通过对古墨的细致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古墨的物质价值,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酬富仲容朝散见赠因以送之

牧之吟齐天,太白咏秋浦。

至今三百年,光焰不埋土。

我朝文愈盛,往往出前古。

仲容生相门,璨然凤凰羽。

作镇薄书閒,盈编金玉吐。

牧之何足论,白也真尔汝。

一朝解符归,暂泊采江浒。

肩舆过蓬荜,高谈辰及午。

洗我尘坌听,不觉欢欲舞。

又如熟黄粱,连餐释饥苦。

昔闻郑国公,片言戢狂虏。

庙食配神宗,昭昭仲山甫。

今逢族弟贤,家法中规矩。

郎省宁淹回,往自结明主。

不惟唐萧家,继踵登相府。

请驱千里云,时作三日雨。

形式: 古风

宿钟山赠泉禅师

夜半松柏响,绕岩鸾凤音。

披衣送遐盼,明月方庭深。

楼殿遍瑶层,宝塔楼中岑。

定分付赤刀,世故仍痴淫。

六朝遗破冢,四圣崇幽林。

香厨饭玉粒,千岁闻于今。

况逢大道师,妙传诸佛心。

其徒五百人,坐忘静沈沈。

宝光泳琉璃,永无尘垢侵。

何以明归仰,顿首兴微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倪敦复往池州决狱

忽领外台檄,离家不辞艰。

破雪陟远道,侵星出重关。

提刀聊四顾,决狱谈笑间。

旦经五峰寺,遂发九华山。

朗饮云泉秀,妙依松石闲。

琳琅如得句,先寄南风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送敦复至观音寺再用前韵祝别

太道既如砥,安舆宁险艰。

通沟水决决,出林鸟关关。

紫诏下天外,黄气生眉间。

归当趋玉陛,岂容眷名山。

接物齐彼分,存诚肃吾闲。

我心如路草,愿君与春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