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间归隐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和向往平淡生活的心境。
首句“谷口疏钟动”中的“疏钟”,指的是稀疏的钟声,这里的“动”字暗示了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给人以深远的感觉。紧接着,“渔樵稍欲稀”则是描绘山间农夫和樵夫逐渐散去的情景,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一种离群索居的意境。
“悠然远山暮”中,“悠然”表达了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而“远山暮”则是对夕阳西下的山色的一种描绘,给人以深邃和静谧的美感。接下来的“独向白云归”,诗人借助“独向”二字,强化了自己的孤独与超脱,同时“白云”象征着纯洁和自由,是诗人心灵所向往的境界。
中间两句“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通过对植物生长特性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自然无常的哲思。菱蔓柔弱不容易固定,杨花则是轻盈而又容易随风飘散,这里传递出一种生命脆弱和变化莫测的信息。
最后两句“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诗人通过对春天东山坡上新绿草色的描绘,再次强化了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惆怅掩柴扉”则表达了一种心绪不宁,但又选择闭门自守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山川草木中,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也折射出了古代文人的隐逸情结和对自然美的独特领悟。
不详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言从石菌阁,新下穆陵关。
独向池阳去,白云留故山。
绽衣秋日里,洗钵古松间。
一施传心法,唯将戒定还。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
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
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
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