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坛幽占万松阴,意为寻真特地深。
翳翳野云披绿岸,时时疏雨洒青林。
真图未落前朝手,短褐堪求古圣心。
鹤辇近过游息处,桃花流水尚堪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独特追求。开篇“一坛幽占万松阴,意为寻真特地深”便设定了诗人隐逸山林、探索生命真谛的意境。"幽占"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状态,而"万松阴"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表明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和深邃。
接着,“翳翳野云披绿岸,时时疏雨洒青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感悟。"翳翳"形容云雾的迷离感,"野云"则是山野中飘逸的云朵,而“绿岸”、“疏雨”、“青林”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又不失静谧的画面。
诗人随后提及“真图未落前朝手”,表达了对历史遗迹和古圣先贤智慧的向往与追求。"短褐堪求古圣心"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简朴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找和理解古代圣贤的心灵世界。
最后,“鹤辇近过游息处,桃花流水尚堪寻”中“鹤辇”可能是指鹤立或鹤行的意象,寓意着诗人在山林间漫步,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桃花流水"则是一幅常见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美丽景致,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景观交融之作,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与永恒真理的情怀。
不详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座隅依约有馀香,威表如存动悚惶。
荀石并抽擎夭阏,金泉一带自汪洋。
因谈妙有开迷径,真指无何入故乡。
季世孰能稽万一,日随诸境愈忙忙。
不闭三天道,难回二子诚。
露章招有感,裂帛喜为盟。
神剑一日试,法灯千古明。
内观当自悟,至理本无情。
映尽朝阳与暮霞,苦无轩冕送尘沙。
旧闻灵草千年种,近有幽人一两家。
彩凤每来寻竹实,灵禽时复啄仙花。
伟哉往昔轻腾客,岂有心贪五马车。
依然仙迹倚岩开,真馆何年竟草莱。
今日梵宫方得到,旧时玄鹤也飞来。
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
禅客夜深能共坐,满窗明月正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