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依然仙迹倚岩开,真馆何年竟草莱。
今日梵宫方得到,旧时玄鹤也飞来。
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
禅客夜深能共坐,满窗明月正徘徊。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岩寺的美丽景致和宁静氛围。开篇“依然仙迹倚岩开,真馆何年竟草莱”两句,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的差异,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变化,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念。
接着,“今日梵宫方得到,旧时玄鹤也飞来”两句,则是诗人在今日终于到达这个梵宫(佛教寺庙),并且看到那曾经飞来的玄鹤,似乎是在诉说一种宿命的缘分和对精神寄托的寻找。
“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两句,用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来描绘仙岩寺周围的风光,涧水如琉璃般清澈,云山层叠呈现出紫翠的色彩,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融入其中的心境。
“禅客夜深能共坐,满窗明月正徘徊”两句,则是在描绘诗人与僧侣(禅客)在夜深时分共同静坐禅修的情景,以及外面明月映照在窗上,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境澄明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仙岩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平静。
不详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满坛明月化宫春,千古依依杨柳津。
碧沼不容生俗物,玉毫宁复示俦人。
幽寻已与三玄约,静乐谁知一点亲。
世外清游堪准拟,轮蹄无迹辗香尘。
千松万竹荫真祠,多少寻真不记归。
枕石池台全似古,穿云溪涧一如飞。
玄猿夜久鸣寥阒,黄鹤风高入太微。
直自六天浑屏静,圣功何代不皈依。
昔人已去附龙鳞,神气犹存录籍真。
洞口记曾三拜日,云间别是一家春。
钓丝无迹龟鱼静,樵客忘机虎豹驯。
金井未经新汲引,已无胸次一纤尘。
有兴来登最上山,真风长在可跻攀。
世间浊质能相信,云外清游岂肯闲。
怪石欲飞明落落,惊湍直下响潺潺。
寻常众目应难见,云拥真人暗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