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程二子传法于予清坛事毕赋诗以遗之

不闭三天道,难回二子诚。

露章招有感,裂帛喜为盟。

神剑一日试,法灯千古明。

内观当自悟,至理本无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不闭三天道,难回二子诚。
露章招有感,裂帛喜为盟。
神剑一日试,法灯千古明。
内观当自悟,至理本无情。

注释

不闭:不阻断。
三天道:指修行之道或真理之途。
难回:难以挽回。
二子诚:可能指两个人的诚意。
露章:公开表白。
招有感:引起共鸣或感动。
裂帛:撕裂布帛,古代用于书写契约。
喜为盟:欢喜地立下誓言。
神剑:象征力量或智慧的剑。
一日试:一日之间展现威力。
法灯:佛法的明灯。
千古明:永远照亮。
内观:内在省察。
自悟:自我领悟。
至理:最高的道理。
本无情:实际上并无情感色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继先创作的,题目为《邓程二子传法于予清坛事毕赋诗以遗之》。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传承与感激之情的诗句。

“不闭三天道,难回二子诚。”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某种精神或修炼方法(三天道)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邓程二子的真诚承诺的认可。这里的“二子”可能指的是两个弟子或传法的人物,而“不闭三天道”则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洞察宇宙之理的境界。

“露章招有感,裂帛喜为盟。”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场景:在露天下,有所感悟或签订某种协议的情形。这里的“露章”可能指的是一种公开、光明的情况,“裂帛”则是古人结盟时常做的一种仪式,即撕裂布帛以示诚信。

“神剑一日试,法灯千古明。” 这两句表达了对某种精神武器或智慧之光的试炼与传承。这里的“神剑”象征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法灯”则是指引智慧之光,照亮未来。

“内观当自悟,至理本无情。” 最后两句强调了个人内心世界的观察与顿悟,以及对宇宙真理的理解。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洞悉万象的哲学思想,即真正的道理是不带任何私情和偏见的。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作者对于精神传承与个人修为的思考。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主簿治

映尽朝阳与暮霞,苦无轩冕送尘沙。

旧闻灵草千年种,近有幽人一两家。

彩凤每来寻竹实,灵禽时复啄仙花。

伟哉往昔轻腾客,岂有心贪五马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仙岩寺

依然仙迹倚岩开,真馆何年竟草莱。

今日梵宫方得到,旧时玄鹤也飞来。

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

禅客夜深能共坐,满窗明月正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北邙治

满坛明月化宫春,千古依依杨柳津。

碧沼不容生俗物,玉毫宁复示俦人。

幽寻已与三玄约,静乐谁知一点亲。

世外清游堪准拟,轮蹄无迹辗香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平冈治

千松万竹荫真祠,多少寻真不记归。

枕石池台全似古,穿云溪涧一如飞。

玄猿夜久鸣寥阒,黄鹤风高入太微。

直自六天浑屏静,圣功何代不皈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