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

少年流落在并州,裘脱文君取次游。

携挈共过芳草渡,登临齐凭绿杨楼。

庭前蛱蝶春方好,床上樗蒲宿未收。

坊号偃松人在否,饼炉南畔曲西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年轻的旅人漂泊在并州,穿着轻裘的文君随意游玩。
他们携手走过芳草覆盖的渡口,一同登上绿杨楼欣赏风景。
庭院中蝴蝶翩翩,春天正美,而床边的樗蒲游戏还未收拾。
偃松坊的人此刻是否安在?他应在饼炉南边的小巷西头。

注释

少年:指年轻的男子。
流落:漂泊,流浪。
并州:古代地名,今山西太原附近。
裘:皮衣。
文君:西汉时期卓文君,此处泛指美女。
携挈:相伴,携带。
芳草渡:有花草的渡口,形容景色优美。
登临:登高眺望。
绿杨楼:以绿杨为装饰的楼阁。
蛱蝶:蝴蝶。
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类似骰子游戏。
宿:遗留,未完成。
坊号:街坊的名称。
偃松:一种松树。
人在否:人是否还在。
饼炉:烤饼的炉子。
曲西头:弯曲的小路西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旅者在并州的生活情景。开篇“少年流落在并州,裘脱文君取次游”两句表明诗人年轻时漂泊至并州,与古代文学家裘馀相遇,准备再次外出探幽寻奇。"携挈共过芳草渡,登临齐凭绿杨楼"则写出了诗人与友人携手共同渡过生机勃勃的花草之地,并攀登到可以俯瞰齐国古城遗迹的绿意盎然的杨柳楼上。

第三四句“庭前蛱蝶春方好,床上樗蒲宿未收”描绘了诗人居所前的花园里,春天美丽的景色,蛱蝶翩翩起舞,而室内则是夜未深,蚊帐尚未撤去,显露出诗人对温馨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坊号偃松人在否,饼炉南畔曲西头”则是诗人询问坊上是否还有那位姓偃的人,而自己则坐在南面饼炉旁边的曲折小路西首处。这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也描绘了一种静谧而闲适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语言平和,意境淡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出诗人淡泊名利、享受简朴生活的情怀。

收录诗词(320)

薛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字:太拙
  • 籍贯: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
  • 生卒年:817-880年

相关古诗词

早春书事

百蛮降伏委三秦,锦里风回岁已新。

渠滥水泉花巷湿,日销冰雪柳营春。

何年道胜苏群物,尽室天涯是旅人。

焚却蜀书宜不读,武侯无可律余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早春归山中旧居

茫茫驱匹马,归处是荒榛。

猿迹破庭雪,鼠踪生甑尘。

开门冲网断,扫叶放苔匀。

为惜诗情错,应难致此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早春归山中旧居

绿草闭闲院,悄然花正开。

新年人未去,戊日燕还来。

雨地残枯沫,灯窗积旧煤。

归田语不忘,樗散料非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早蝉

不见上庭树,日高声忽吟。

他人岂无耳,远客自关心。

暂落还因雨,横飞亦向林。

分明去年意,从此渐闻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