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盝。

玉鼎注漫流,金碾响丈竹。

侵寻发美鬯,猗狔生乳粟。

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

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

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形式: 古风

翻译

茶叶是优良的树木精华,它的香气源于天然孕育。
这香气不逊于杜衡,清澈能胜过椒菊的芬芳。
尊贵的宾客聚集堂前,如同葵花向阳,明亮的月亮映照在盒盖之上。
玉质的茶壶中茶水溢出,金色的研磨器在竹制的长桌上响起。
随着时间推移,散发出浓郁的美酒般的香气,犹如乳粟般甘甜。
经过长时间,香气依然不减,连衣袖都带着深深的香气。
有幸被妥善收藏,我厌倦了龙兰的续添。
但愿您能摒弃其他,让我保持完整的芬芳。

注释

茶实:茶叶的本质。
嘉木英:优良的树木精华。
天育:自然孕育。
芳:香气。
杜蘅:一种香草。
椒菊:两种有香气的植物。
上客:尊贵的宾客。
集堂葵:像葵花一样聚集。
奁盝:盒子或容器。
玉鼎:玉质茶壶。
漫流:溢出。
金碾:金色研磨器。
丈竹:长竹桌。
发美鬯:散发出美酒般的香气。
猗狔:形容香气浓郁。
乳粟:比喻甘甜。
销歇:消散。
纷郁:浓郁。
巾笥:包裹或收藏。
龙兰:另一种香料。
续:添加。
斥异类:摒弃不同种类。
全芬馥:保持完整的香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所作的《茶》,以茶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茶的赞美和品茗过程中的细腻感受。首句“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描绘了茶叶的优良品质,认为其香气源于自然的恩赐。接下来的诗句“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进一步强调了茶的芬芳,将其与杜蘅(一种香草)和椒菊相提并论,突出其高雅清香。

诗人通过“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盝”描绘了品茶时的雅致场景,将月光与茶具相结合,营造出宁静的氛围。接着,“玉鼎注漫流,金碾响丈竹”细致地描写了煮茶和研磨的过程,体现出茶艺的讲究和精致。

“侵寻发美鬯,猗狔生乳粟”描述了茶香逐渐散发,犹如美酒般醇厚,而“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则写出茶香持久,连衣袖都留有余香。诗人表达出对茶的喜爱,希望将其妥善保存,不愿再用其他香料来掩盖其原味:“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

最后两句“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希望人们能真正欣赏茶的纯粹香气,不被其他事物干扰。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秦观对于茶的热爱和对其独特韵味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茶臼

幽人耽茗饮,刳木事捣撞。

巧制合臼形,雅音侔柷椌。

灵室困亭午,松然明鼎窗。

呼奴碎圆月,搔首闻铮鏦。

茶仙赖君得,睡魔资尔降。

所宜玉兔捣,不必力士扛。

愿偕黄金碾,自比白玉缸。

彼美制作妙,俗物难与双。

形式: 古风 押[江]韵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

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

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

先祖实起家,先君始缝掖。

议郎为名士,余亦忝词客。

风流以及汝,三通桂堂籍。

汝弱不好弄,文章有风格。

久从先生游,术业良未测。

武林一都会,山水富南国。

下有贤别驾,上有明方伯。

干将入砥砺,騕袅就衔勒。

勿矜孔鸾姿,不乐栖枳棘。

吴中多高士,往往寄老释。

辨才虽物化,参寥犹夙昔。

投闲数访之,可得三友益。

少来轻别离,老去重乖隔。

念汝远行役,惘惘意不怿。

道山虽云佳,久寓有饥色。

功名已绝意,政苦婚嫁迫。

终从大人议,税驾邗沟侧。

追踪汉两疏,父子老阡陌。

形式: 古风

送乔希圣

鴳翔蓬蒿非所悲,鹏击风云非所喜。

贵贱穷通尽偶然,回头总是东海水。

我思田文昔相齐,朱袍照日如云霓。

三千冠佩醉明月,清歌一曲倾玻璃。

如今陈迹知何在,但见荒冢烟芜迷。

又思原宪昔居鲁,门户东西闭环堵。

杖藜对客骋高谈,自觉胸襟辈尧禹。

如今寂寞已成尘,空有声名挂千古。

送君去,何时回,世间如此令人哀。

我徒驻足不可久,笑指白云归去来。

形式: 古风

送刘贡父舍人二首(其二)

观也本诸生,早与世参商。

方枘不量凿,交亲指为狂。

末路辱公知,赐出非所望。

相期古人处,岂止事文章。

汝南虽奥区,校官实始张。

解鞅百无有,栖栖寄僧坊。

筑室从有徒,皆公借馀光。

一壶千金直,所济在仓黄。

万里犹比邻,别离无足伤。

何以报公德,修好以为常。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