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别(其四)

秋兰怀芬芳,依依树前庭。

春华不再盛,枝叶皆已零。

念昔二三子,俛仰如流星。

羽翼一以乖,邈若隔平生。

徘徊顾四海,谁能喻中情。

结交各有时,千载一濯缨。

离别不在远,日月从此征。

长当为路人,独无弟与兄。

尊酒可自慰,愿言崇令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录别(其四)》。诗中以秋兰自比,表达对往昔友情的怀念与感慨。

首句“秋兰怀芬芳,依依树前庭”描绘了诗人如同秋日里的兰花,虽已凋零,但依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静静地伫立在庭院之中,象征着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留恋。

接着,“春华不再盛,枝叶皆已零”以自然界的季节更替比喻人世间的聚散离合,春天的繁华不再,花朵凋谢,暗示着友情的消逝和岁月的无情。

“念昔二三子,俛仰如流星”将昔日的挚友比作一闪即逝的流星,表达了对过去友谊的深深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羽翼一以乖,邈若隔平生”进一步强调了友情的断裂,如同翅膀折断的鸟儿,再也无法飞翔,仿佛彼此之间隔着漫长的岁月,难以再续前缘。

“徘徊顾四海,谁能喻中情”诗人站在广阔的天地间,回望过去的友情,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却无人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结交各有时,千载一濯缨”指出友情的建立和维系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和条件,如同千年才有一次的洗涤,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难得。

“离别不在远,日月从此征”表明离别并非因为距离遥远,而是因为时间的流逝,使得相聚变得困难。

“长当为路人,独无弟与兄”表达了诗人孤独无助的感受,似乎在说他今后只能独自前行,没有兄弟相伴。

最后,“尊酒可自慰,愿言崇令名”诗人通过饮酒来寻求内心的安慰,并希望自己的名声能够得到推崇,以此作为对过往友情的纪念和寄托。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离别的无奈和孤独感。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录别(其五)

乖疑起恩爱,离别生欢娱。

念子非一身,中怀难久俱。

握手一相失,奄忽秦与胡。

新知自言乐,山海日以殊。

行路方未央,出门思故庐。

浮云没景光,北风悲有馀。

褰裳复四顾,徘徊当路衢。

结发在战场,皓首为征夫。

形式: 古风

录别(其六)

四海一黄鹄,千里命其俦。

悲风厉胡马,踯躅鸣相求。

何况同袍友,从此远行游。

离别无慷慨,去去且复留。

白日没边城,回首望中州。

浮云西北飞,河汉东南流。

视夜常苦早,寒冬正悠悠。

明月烛罗帏,严霜切绸缪。

俛仰已自喻,谁能不怀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录别(其七)

念当首往路,千里邈已临。

丝竹发高堂,听我双龙吟。

泠泠江汉流,浮云寒以阴。

长风激羽翼,严霜摧北林。

慷慨有馀悲,新声怆人心。

游子失相视,征夫泪不任。

中曲一俛仰,从此无知音。

故乡一尊酒,愿言常酌斟。

徘徊恋景光,忽为辰与参。

来者自非昔,去者自非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录别(其八)

高楼耿长夜,揽衣歌且谣。

秋风一何悲,游子不得骄。

明月照空床,罗帏自萧萧。

三星既隅列,河汉东南朝。

黄鹄正徘徊,翩翩顾其曹。

故乡邈千里,慷慨命同袍。

浮云日西北,安知心所劳。

携手在须臾,经时复漂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