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大风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描绘了大风呼啸、云层低垂的壮丽景象,以及随之而来的万乘之车纷纷聚集的壮观场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力量的雄伟与人类活动的宏大。
首句“大风沸兮云薄天”,以“沸”字形容大风的猛烈,仿佛大地都在沸腾;“云薄天”则描绘出云层低垂,几乎要触碰到天空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压抑而又震撼的氛围。
接着,“驱万乘兮纷来旋”,描述了在如此强烈的自然力作用下,众多的车辆(“万乘”)被驱使着纷纷聚集而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漩涡。这里的“旋”字不仅指车辆的快速移动,也暗示了它们在大风的推动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旋转的场景。
后两句“纷来旋兮沛之宫,士桓桓兮福攸同”,进一步展开画面。车辆汇聚到了宫殿前,士人们(“士桓桓”)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更加英勇坚定,他们的存在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庄重与神圣。这里的“福攸同”表达了共同的福祉与荣耀,意味着在这样的集体行动中,所有参与者的命运与成就都将共享。
整体而言,《大风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壮丽画卷,传达了团结与力量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宏大场面的深刻感受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