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徐养斋见怀毛古庵及小子之作存没感怀和韵

早岁曾陪履杖游,遥思墓木已三秋。

美人去后空闻笛,芳草归时独倚楼。

世上玉颜还易老,山中石髓杳难求。

却惭司马频相许,拟向清湖共钓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所作,名为《览徐养斋见怀毛古庵及小子之作存没感怀和韵》。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逝去的哀思与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联“早岁曾陪履杖游,遥思墓木已三秋。”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往昔一同出游的情景,如今只能遥想墓木成荫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颔联“美人去后空闻笛,芳草归时独倚楼。”通过“美人”这一意象,象征逝去的友人,诗人独自在归途中倚楼远望,耳边回响着笛声,既是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颈联“世上玉颜还易老,山中石髓杳难求。”诗人感叹世间美好的事物容易消逝,而隐居山中的珍贵资源也难以寻觅,暗含对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对比思考。

尾联“却惭司马频相许,拟向清湖共钓舟。”诗人自谦地表示,即使司马相如这样的文人雅士也曾多次邀请他一同泛舟湖上,但他却未能如愿,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美好愿望的遗憾。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光、自然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和徐养斋移居二首(其一)

何年挂却侍中冠,新筑山居一亩宽。

种黍聊为终岁计,移花应待早春看。

门依绿树人稀到,身谢红尘梦亦安。

更是谢家兄弟好,长吟池草对江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徐养斋移居二首(其二)

窈窕岩阿丛桂秋,清溪一曲草堂幽。

荒园自向闲中剪,灵药多从病里收。

叶上题诗应满树,沙边载酒不惊鸥。

莫道东山淹谢传,苍生日夕待嘉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赠施心菊医士

闻道仙翁昔种菊,君今对菊独凄神。

萧条三径犹含露,怅望深秋似有人。

肘后传方多已试,鼎中留药不嫌贫。

相从何日东篱下,愿乞余香慰病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赠江阴陈君

幽栖选地傍江濆,高士风流宿所闻。

身着薜衣称隐吏,园多橘树比封君。

琴尊不厌丘中赏,鱼鸟堪为物外群。

怖尔眉间多道气,年来曾读五千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