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真宗幸澶渊

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翻译

好一派雄伟气象!皇上的车驾迤逦上路,霓旌龙旗像云一样把我皇围绕在中央,大军直指澶渊城。旭日把禁军的金戈衬得寒光闪闪,彩云把皇帝的黄伞映得富丽堂皇,清冷的拂晓,大军渡过黄河。看到君王驾到,军民喜上眉梢,一箭射死敌将,大军喜气洋洋。敌人心怀恐惧,来书请求讲和,双方订立盟约,从此保我边疆。

注释

銮辂:皇帝的车驾。
霓旌龙旆:画有云霓和龙形的的旗帜,皇帝的仪仗之一。
黄伞:皇帝出外的一种仪仗。
六军:泛指宋朝的军队。
敌酋:敌人的首领。
这里指宋军射死的辽军大将。
慑:恐惧的意思。
誓书:盟约,指宋辽双方的和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边塞战事的壮丽画面。开篇“边城寒早”设定了一个清晨的边疆景象,随后“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则展示了敌军的强大与我方的饲养之盛。"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形容士兵们在严寒中英勇坚守,而“坐使一方云扰”则是对将领指挥若定、威望如云的赞美。

接下来的“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透露出朝廷对于边疆战事的忧虑与无奈,以及皇帝想要亲征的决心。"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则表现了皇帝对将领的信任,以及决定亲自出征以示威严。

诗中“缥缥”一词流露出一种悠长而沉重的情感,而后文“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则是对皇帝车驾的描写,以及通过远征来展示大军威仪。

最后,“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六军万姓呼舞,箭发敌酋难保”描述了战争的激烈与胜利,而“虏情慑,誓书来,從此年年修好”则预示着战后的和解与长久的和平。

整首诗语言雄健,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边塞战争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国事的关怀。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喜迁莺(其一)自池阳泛舟

江天霜晓。对万顷雪浪,云涛弥渺。

远岫参差,烟树微茫,阅尽往来人老。

浅沙别浦极望,满目馀霞残照。

暮云敛,放一轮明月,窥人怀抱。杳杳。

千里恨,玉人一别,梦断无音耗。

手捻江梅,枝头春信,欲寄算应难到。

画船片帆浮碧,更值风高波浩。

几时得向尊前,销却许多烦恼。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感皇恩.枕上

西阁夜初寒,炉烟轻袅。竹枕绸衾素屏小。

片时清梦,又被木鱼惊觉。半窗残月影,天将晓。

幻境去来,胶胶扰扰。追想平生发孤笑。

壮怀消散,尽付败荷衰草。个中还得趣,从他老。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感皇恩

九日菊花迟,茱萸却早。嫩蕊浓香自妍好。

一簪华发,只恐西风吹帽。细看还遍插,人忘老。

千古此时,清欢多少。铁马台空但荒草。

旅愁如海,须把金尊销了。暮天秋影碧,云如扫。

形式: 词牌: 感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