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公宿

十里寻幽寺,寒流数派分。

僧同雪夜坐,雁向草堂闻。

静语终灯焰,馀生许峤云。

由来多抱疾,声不达明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在十里长的道路上寻找幽深的寺庙,寒冷的溪流分成几股流淌。
僧人与我一同在雪夜静坐,大雁的声音传入了我们的草堂。
在寂静中,我们的话语直到灯火熄灭,余生只想在山岭间度过。
一直以来,我多病在身,声音无法传达给贤明的君主。

注释

十里:形容路途遥远。
寻:寻找。
幽寺:隐秘的寺庙。
寒流:冰冷的溪流。
数派:多条溪流。
僧同:僧人一起。
雪夜:下雪的夜晚。
草堂:简陋的居所。
静语:低声交谈。
终灯:直到灯火。
馀生:剩余的岁月。
许峤云:意指归隐山林。
抱疾:患病。
声不达:声音无法传递。
明君:贤明的君主。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寺夜景。开篇“十里寻幽寺,寒流数派分”两句,通过长距离的寻访和溪流的分叉,营造出一种深远又幽深的自然环境。紧接着,“僧同雪夜坐,雁向草堂闻”两句,则将这种自然景致与寺庙中的僧侣静坐以及野鸭向草堂飞来的声音相结合,勾勒出一个宁静祥和的夜晚场景。

“静语终灯焰,馀生许峤云”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的宁静与外界自然景观的交融。灯光在安静的对话中逐渐消逝,与之相应的是外面山峦间云雾的氤氲。

最后,“由来多抱疾,声不达明君”两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诗人长期抱恙,声音不能传达给远方的明君,这里的“明君”可能是对理想中君主或知音者的称呼,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自旅行、寻求心灵寄托以及与世隔绝的情怀。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登江亭晚望

浩渺浸云根,烟岚没远村。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倦魂。

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登楼

秋日登高望,凉风吹海初。

山川明已久,河汉没无馀。

远近涯寥夐,高低中太虚。

赋因王阁笔,思比谢游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蒋亭和蔡湘州

蒋宅为亭榭,蔡城东郭门。

潭连秦相井,松老汉朝根。

已积苍苔遍,何曾旧径存。

高斋无事后,时复一携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谢令狐绹相公赐衣九事

长江飞鸟外,主簿跨驴归。

逐客寒前夜,元戎予厚衣。

雪来松更绿,霜降月弥辉。

即日调殷鼎,朝分是与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