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施景仁太博提点江南坑冶

楚山岂无铜,楚匠岂不工。

大炉常乏铸,碧丱那得充。

积弊在乡县,孰肯以利笼。

君今承诏行,谕民当得中。

苟能使之发,亦莫取之穷。

此乃事可久,山深山自通。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楚地的山上难道没有铜矿?楚国的工匠难道技艺不精湛?
然而大型熔炉常常缺乏原料,青翠的矿石怎能满足需求。
长期的弊病存在于乡村和县府,谁又愿意为了私利而开采呢?
您如今奉命出行,应当教导百姓以公正之道行事。
如果能激发起他们开采的积极性,也不要让他们陷入困境。
这样事情才能长久,即使山深,道路也会自然开通。

注释

楚山:指楚地的山脉。
铜:金属矿物,这里指铜矿。
楚匠:楚地的工匠。
大炉:大型熔炉。
碧丱:青翠的矿石。
积弊:长期存在的弊端。
乡县:乡村和县府。
利笼:为了私利而控制。
诏行:奉命出行。
谕民:教导百姓。
发:激发。
穷:困境。
事可久:事情能够持久。
山深:山势险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施景仁太博提点江南坑冶》。诗中,诗人以楚地的铜矿资源为例,指出虽然楚地有丰富的铜矿,但因为长期存在的弊端,如地方官员的贪婪和管理不善,导致这些宝贵的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施景仁太博被任命为提点江南坑冶,诗人希望他能公正行事,合理引导和开发,避免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枯竭。同时,诗人强调只有通过恰当的管理和政策,才能使资源长久地得到利用,即使山深僻远,也能找到通达之道。整首诗寓言性强,表达了对经济治理的深思和对施景仁的期待。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施縡秀才下第

君尝老于敌,轻彼群儿嬉。

坚锐不可恃,屡北还自疲。

胸中多奇秘,既衄何所为。

东走沧海上,夏果采荔枝。

奉亲乐无涯,岂愧禄仕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柳秘丞大名知录

言今魏都去,听我愿少休。

地息戎马牧,民苦黄河流。

浑浑发西极,奋奋入九州。

自古患决溢,于今为疮疣。

禹力顺而东,汉防筑其陬。

完坏非一日,利害经千秋。

主印无切责,治水莫轻谋。

府公山西种,贵已为通侯。

樽酒与歌舞,上客共优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栎阳宰朱表臣

塞上备胡羌,关中调兵食。

秦民尚苦输,汉吏勤求职。

君今喜怀诏,驰骑宁暇息。

其邑尝雨金,于时岂能得。

行当经灞上,故事犹可忆。

前代多战争,鬼火弄阴黑。

苍苍路傍草,憔悴希春色。

县涂诚有政,威惠为令德。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送祖印大师显忠

黄纸赐祖印,铸名不铸金。

力笑苏季子,责望小人深。

渡江见海月,秋光上遥林。

团团冰玉盘,莹然如禅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