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从慈光寺步至茅蓬庵再浴汤泉

群峭森积甃,古壁暗光射。

耳受万瀑声,神清不离舍。

披衣踏岭行,磴滑絮云藉。

阴茜逗全墨,塥塞罗万讶。

佛灯引半岩,老僧远相迓。

屋后泉气蒸,再沐及清夜。

暖触瀵仰甔,腻扪乳滴罅。

痹痼去无剩,酷馥嗅非乍。

振衣崖千寻,骨冷待烟化。

亮无云中人,及此整风驾。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从慈光寺步行至茅蓬庵,再沐浴温泉的旅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景观和内心的感受。

首句“群峭森积甃,古壁暗光射”描绘了山峰林立,古壁上透出幽暗的光芒,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接着,“耳受万瀑声,神清不离舍”写出了行走途中,耳边回响着瀑布的轰鸣,心灵却保持着清明,与外界的喧嚣保持距离。

“披衣踏岭行,磴滑絮云藉”描述了诗人披衣上山,脚下的石阶湿滑,仿佛被轻柔的云朵铺垫。接下来,“阴茜逗全墨,塥塞罗万讶”则通过色彩的对比,表现了深邃的阴影与浓重的墨色,以及沿途的奇异景象。

“佛灯引半岩,老僧远相迓”描绘了在半山腰,一盏佛灯指引着道路,一位老僧远远地迎接诗人,增添了旅途的温暖与神秘感。“屋后泉气蒸,再沐及清夜”则写出了到达目的地后,沐浴在温泉中的舒适与宁静,直到夜幕降临。

最后,“暖触瀵仰甔,腻扪乳滴罅”描绘了泉水的温暖触感,以及触摸到岩石缝隙中滴落的乳状物质。“痹痼去无剩,酷馥嗅非乍”表达了温泉的神奇功效,不仅驱散了身体的病痛,还让香气久久不散。“振衣崖千寻,骨冷待烟化”写出了诗人站在悬崖之巅,感受到寒气入骨,等待着烟雾缭绕的景象。“亮无云中人,及此整风驾”则以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在此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旅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由慈光寺至老人峰

孤发靡有极,出寺钟送响。

始径祇壁立,继栈渐蛇往。

一泉喷岩下,阴涧走滉瀁。

馀支忽横漫,茧足破之上。

瞑眩心摇旌,飘簸谷张网。

离群属象形,巨力擘灵掌。行行避攫拿,境境得?慌。

托命藤系石,靡瞰匪千丈。

怯气凝虑并,道心忘我长。

百悟罗英苍,群妙展佚荡。

玄关且未穷,中势无息壤。

贫哉云中观,弥空有馀仰。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文殊院

地接诸天近,山经万劫空。

丹砂仙火外,山鬼佛光中。

倏忽云霞相,微茫斧凿功。

人间定何世,离立转忡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白猿

黄山白猿千年物,出没无时不知穴。

裹身只借千岩云,疗饥惟餐太古雪。

老僧诵号至夜分,下阶看天猿在门。

呼之不来近不避,玄玄默默西来意。

晓来乃在莲峰头,忽复吟声隔遥翠。

游人千百少一逢,应知祇在兹山中。

山空日暮无可托,我欲拾橡来相从。

形式: 古风

题文殊院

悟来千嶂失嶙峋,是象俱含太古春。

每见孤花山意露,偶听幽梵夜心真。

云霞境幻全宜佛,魑魅形空不喜人。

招手诸天容借问,此间曾转几回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