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上天竺

倦游情未极,改辙方遵麓。

涓涓石濑溅,袅袅梯径曲。

松声杂鱼梵,暝色归樵牧。

空翠缘目生,孤云共人宿。

山月翳寒树,风泉静脩竹。

旅梦恋宵镫,羁心向晨旭。

天清光始霁,岩深气犹肃。

叠岭雾霏霏,高林风穆穆。

往返迹未淹,栖寻日苦促。

徒抱忧生嗟,斯焉愿投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上天竺的夜宿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夜晚的宁静与神秘。首句“倦游情未极”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疲惫与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接着,“改辙方遵麓”暗示了旅程的转折,转向了山麓的探索。

“涓涓石濑溅,袅袅梯径曲”描绘了溪流轻柔地拍打石头,发出悦耳的声音,蜿蜒曲折的山路如同舞动的丝带。接下来,“松声杂鱼梵,暝色归樵牧”则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类活动交织在一起,松涛与佛音相混,暮色中牧人归家,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氛围。

“空翠缘目生,孤云共人宿”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静谧与幽深,翠绿的山色仿佛与人的眼眸相连,孤独的白云陪伴着旅人入眠。随后,“山月翳寒树,风泉静脩竹”描绘了月光透过寒树洒在竹林上的景象,风声与泉水的潺潺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旅梦恋宵镫,羁心向晨旭”表达了作者对夜晚的留恋和对清晨的期待,旅途中短暂的休息与对未来的憧憬交织在一起。最后,“天清光始霁,岩深气犹肃”描绘了清晨的天空开始放晴,岩石深处依然保持着庄严与肃穆,而“叠岭雾霏霏,高林风穆穆”则以雾气缭绕的山岭和风吹过茂密树林的景象,再次强调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壮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的感悟与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山中夜晚景色的生动刻画,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平静的主题。

收录诗词(130)

汪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甘露寺

北固巉岩势如削,怒搏沧江危欲落。

洪波触山飞雨来,山根昼夜鸣风雷。

孤亭直上万木杪,清江白日无氛埃。

中流砰訇两山动,翠屏金碧当空开。

飞鸢跕跕不到地,侧身缥缈心为摧。

长风浩浩奔扶桑,浮天海气青茫茫。

鱼龙物怪那可测,阴阳百变分光芒。

霸图龙战安在哉,登高远望使人哀。

今人还踏古人地,古人白骨生青苔。

苏公米芾不可见,后世何人知我来。

形式: 古风

明督师史公享堂

故明丞相有祠堂,乱后衣冠此地藏。

宫府武侯犹拜表,江淮信国自勤王。

曲城车马通神道,瘠土松杉接战场。

异代褒忠逢圣主,诏书史法两辉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观鲁示所作赠郑舍人晴波高格洪响使人神王昔与舍人同客江阴追叙游历作此却寄时观鲁亦往江阴即以送之

我昔孟冬南渡江,江潮始落呈崖棱。

舍人开箧示我诗,入手但觉云霞蒸。

中流叩舷诵石鼓,力与水势争吰噌。

暮投山店四肢惰,山阁凭空见星火。

绝壁云阴脚下生,彻夜江声枕上过。

月落闻马嘶,门外风色寒。

霜清万木秀,霁景明林端。

纡回七十里,下见漕河乾。

练湖草动北风起,白塔朱楼照湖水。

黄沙扑面人却行,车轮格格官路平。

寒天日落四山紫,疲马向城时一鸣。

江阴古寺遇人寡,双柏婆娑雪沾洒。

天风振柯龙自吟,佛殿阴阴夜飘瓦。

兴来著屐君山巅,侧身四望心茫然。

日光海气伏不动,时见空中生紫烟。

当时相乐自如此,别来踪迹东西水。

故人身直承明庐,石室三年读秘书。

岂是文章贵敏疾,高文典册用相如。

吾兄今诗伯,长歌动光彩。

鼓柁东南征,所见足吁駴。

胸中五岳起未平,更赋高邱望远海。

形式: 古风

平山

平山山下路,寒食有炊烟。

歌管停春社,樵苏问墓田。

赋诗金谷宴,脩禊永和年。

旧日经行地,风流在眼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