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一○四)

富儿会高堂,华灯何炜煌。

此时无烛者,心愿处其傍。

不意遭排遣,还归暗处藏。

益人明讵损,顿讶惜馀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富贵人家聚集在高大的厅堂,华丽的灯火辉煌照耀。
那些没有蜡烛的人,此刻多么希望能在它的光芒旁。
未曾想到会被排斥在外,只能回到阴暗角落藏身。
照亮他人的光明怎么会损害自己,忽然惊讶于它愿意分享余晖。

注释

富儿:富贵人家。
高堂:高大的厅堂。
华灯:华丽的灯火。
炜煌:辉煌照耀。
无烛者:没有蜡烛的人。
心愿:希望。
排遣:排斥。
暗处:阴暗角落。
益人:照亮他人。
明讵损:怎么会损害。
顿讶:忽然惊讶。
惜馀光:分享余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宴会场景,"富儿会高堂"表明是在一个豪华的厅堂中举行的盛大聚会。"华灯何炜煌"则形象地描述了那里的灯火辉煌。诗人通过"此时无烛者,心愿处其傍"一句,表达了一种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似乎在强调光明对于心灵的重要性。

然而紧接着的"不意遭排遣,还归暗处藏"显露出一种失落和悲凉的情感,诗人不经意间被排斥在外,回到一个昏暗的地方。这种情感转变给诗歌增添了一种深刻的哲思。

最后两句"益人明讵损,顿讶惜馀光"则更加深化了这种思想,似乎在说那些能够照亮他人的光明,却又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削弱或消失,这让诗人感到不仅是个人的一种损失,更是一种普遍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比光与暗、聚会与孤独、希望与失落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一○九)

止宿鸳鸯鸟,一雄兼一雌。

衔花相共食,刷羽每相随。

戏入烟霄里,宿归沙岸湄。

自怜生处乐,不夺凤皇池。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一一)

少小带经锄,本将兄共居。

缘遭他辈责,剩被自妻疏。

抛绝红尘境,常游好阅书。

谁能借斗水,活取辙中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一二)

变化计无穷,生死竟不止。

三途鸟雀身,五岳龙鱼已。

世浊作䍲羺,时清为騄駬。

前回是富儿,今度成贫士。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一三)

书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

铨曹被拗折,洗垢觅疮瘢。

必也关天命,今冬更试看。

盲儿射雀目,偶中亦非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