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慧方所作的《颂古三十八首》中的第十八首。诗人以赵州和尚探水的典故开篇,暗示了对事物本质的探寻。"赵州曾探水,茱萸无一滴",形象地描绘了赵州和尚在寻找答案时的专注与空灵,仿佛连茱萸(一种象征节日的植物)上的露珠也未曾沾染,寓意他的心境清静如水。
接下来的"东觑西觑了,拄杖便靠壁",描述了他观察思索之后的动作,看似寻常,实则寓含深意,表示他已经洞察一切,无需再四处追寻,只需静心依靠内心即可。最后两句"沧海深处归,何人辨端的",进一步强调了悟道后的超脱,如同回归大海深处,那里无人能分辨真理的边界,只有他自己明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禅宗故事和日常动作,传达出禅修者对于真理的追求和领悟,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