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翻译

心如死灰,除了蓄发之外,已经与僧人无异。只因生离死别,在那似曾相识的孤灯之下,愁情萦怀,梦不能醒。
花朵凋零之后,即使清风再怎么吹拂,也将无动于衷。雨声淅沥,落叶飘零于金井,忽然间听到风停后传来的一阵钟声,自己福分太浅,纵有如花美眷、可意情人,却也常在生离死别中。

注释

孤檠:即孤灯。
摇落:凋残,零落。
清吹:清风,此指秋风。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之井。
薄福:词人自谓。
荐:进献、送上。
倾城:指貌美的女子,这里代指卢氏。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在禅院中夜宿的感受。"心灰尽,有发未全僧",写出词人内心的落寞与超脱,虽已剃度为僧,但仍保留着一丝尘世情感。"风雨消磨生死别",借风雨之景寓言人生的无常和生死离别之痛。

"似曾相识只孤檠",孤灯相伴,仿佛过去的记忆在眼前重现,孤独而深沉。"情在不能醒",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情感的难以割舍,即使身在佛门,情感仍未完全放下。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落叶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凉,加重了词人的哀愁。"淅沥暗飘金井叶",描绘出秋夜落叶飘零的景象,更添寂寥。最后两句"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以钟声反衬词人的孤独,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觉得自己福分浅薄,无法抵挡生活的变迁和情感的冲击。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禅院夜宿的场景,展现了纳兰性德深沉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玉楼春.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侵]韵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风流子.秋郊射猎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形式: 词牌: 风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