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

野云不作雪,仲冬气犹蒸。

岸雨湿枯柳,北风生浪声。

昨日饮我者,主人出金觥。

酒薄亦足醉,青蛾惯逢迎。

纷纷舟车地,主吏困怨憎。

樽罍备人事,起论爱客诚。

世途聊复尔,物态恶分明。

十年五往返,抚事感飘零。

形式: 古风

翻译

野外的云彩并未化作雪花,仲冬时节仍带着暖意蒸腾。
岸边的雨打湿了枯萎的柳树,北风吹过,泛起阵阵波浪声。
昨天款待我的主人,拿出金杯盛酒。
虽然酒味淡薄,却足以让我陶醉,美女的热情总是让人难以抵挡。
纷繁的车马之地,官吏们疲惫又不满。
酒杯和酒器准备充足,主人起身畅谈,对客人的热情真诚。
世间道路就这样,人情世故如此分明。
在这十年间,我来来回回,感叹世事无常,人生漂泊。

注释

仲冬:冬季的中间月份,通常指农历十一月。
蒸:形容温暖的气候。
岸雨:岸边的雨水。
北风:冬季从北方吹来的风。
金觥:古代的一种大酒杯。
青蛾:女子美丽的眉毛,代指美女。
纷纷:形容众多或杂乱。
主吏:主人和官员。
樽罍:古代的酒器。
飘零:形容生活不稳定,四处漂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开篇“野云不作雪,仲冬气犹蒸”写出了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但天空中的云朵并未化为雪花,而是保持着一种湿热的状态,给人以冬日暖意。

接下来的“岸雨湿枯柳,北风生浪声”则通过对雨水滋润岸边枯柳和北风激起波涛的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动荡的氛围。诗人并未直接表达寒冷,而是通过环境的细腻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冬日的凛冽与孤寂。

“昨日饮我者,主人出金觥”一句转换了场景,从自然走向人间,描述了一场宴席。诗中的“我”被主人以金爵相待,显得尊贵而温馨。“酒薄亦足醉,青蛾惯逢迎”则写出了饮酒的愉悦和轻松,连带着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

“纷纷舟车地,主吏困怨憎”一句中,“纷纷”形容的是舟车来往频繁,但也暗示了一种忙碌与烦躁,甚至是社会的混乱和官员的困顿。紧接着“樽罍备人事,起论爱客诚”则转向了对待人接物的态度,强调了准备丰盛的酒食来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对待客人的真诚。

最后,“世途聊复尔,物态恶分明。十年五往返,抚事感飘零”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易逝的感慨。诗中的“世途”指的是人生的道路,表面上看似平淡,实则变化莫测。接着,“物态恶分明”一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万象皆有分别。而“十年五往返,抚事感飘零”则是对时间流逝和事业无成的深沉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于岁月易逝、人事难料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冬日的感受和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宿龟山寺下赠旻师

淮流赴海何时穷,我生飘泊西复东。

山中老僧旧相识,惊我非复当时容。

三年历遍百忧患,迁就汲汲如飞鸿。

人生易老古所叹,如我安得颜长红。

尘埃漫灭旧题壁,枝叶已拱当时松。

我方奔走师已老,更念别此何时逢。

眼看故旧怀抱好,宴坐不觉听山钟。

长淮月高人语绝,惟有塔铃鸣夜风。

形式: 古风

宿泗州戒坛院

楼上鸣钟门夜扃,风檐送雨入疏棂。

老僧坐睡依深壁,童子持经守暗灯。

千里尘埃长旅泊,五年忧患困侵凌。

谁知避世天然子,一见禅翁便服膺。

形式: 七言律诗

宿虹县驿

长堤隘舟车,上下无暂歇。

煎熬古驿门,聒聒争琐屑。

东南淮浙富,输馈日填咽。

楚风习喧卑,吴舌动嘲哳。

平生耽静意,投闹剧含哕。

况兹道路勤,强食慰饥渴。

年来嵩洛兴,久与泉石结。

终当卜吾庐,云山对华发。

形式: 古风

宿峻极下院

天寒苍山高,野寺在山麓。

长林系我马,古屋留客宿。

空岩阴风豪,达旦号古木。

梦为神仙游,境界脱尘俗。

平明出户望,晓日在岩腹。

冰霜刮昏霾,万丈攒翠玉。

山行日已久,常苦见未足。

犹同贤者处,愈久愈可欲。

传闻峻极岭,千里如在目。

愧尔岩上僧,穷年玩幽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