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南塘(其一)

初开学禁预招延,俄滞周南四十年。

大振文词惊海内,肯将训诂让儒先。

孤忠自许汉遗老,高气直凌唐谪仙。

凤昔览辉今已矣,危楼百尺尚依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起初开放学校限制,他被延揽,却在周南停留了四十年。
他的文学才华震惊全国,怎肯把训诂之学让给前辈儒者。
他以孤高的忠诚自比为汉朝遗老,气概直逼唐代被贬的仙人。
昔日凤凰台的辉煌已成过往,但那百尺高楼依然矗立。

注释

初:开始。
学禁:学校招生的限制。
预招延:预先招揽。
俄:不久。
滞:停留。
周南:古代地区名,这里泛指南方。
四十年:四十多年。
大振:大力发扬。
文词:文学才华。
海内:全国。
训诂:古汉语的解释和研究。
让:让出。
儒先:前辈儒者。
孤忠:孤高的忠诚。
汉遗老:汉朝遗民或学者的自称。
高气:高尚的气节。
直凌:直逼。
唐谪仙:唐代被贬谪的诗人,如李白。
凤昔:昔日的凤凰台。
览辉:辉煌的景象。
今已矣:已经过去。
危楼:高耸的楼阁。
百尺:形容楼很高。
尚依然:仍然存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大琮的作品,名为《挽赵南塘(其一)》。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学问和文学的重视,以及对于古代儒家思想的尊崇。

“初开学禁预招延,俄滞周南四十年。”这里描绘了一种久违学术氛围的情景,学禁解除后,诗人急于恢复学问,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更是在表达对知识传承的渴望。

“大振文词惊海内,肯将训诂让儒先。”诗中提及“大振”,可能指的是文学或文化上的复兴。这种复兴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甚至影响到海外(惊海内)。诗人希望能够继承古代圣贤的教诲,将这份知识和智慧传递下去。

“孤忠自许汉遗老,高气直凌唐谪仙。”这里诗人自比为汉朝的遗老,表达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忠诚与坚守。同时,“高气直凌唐谪仙”则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志向,他将自己的抱负提升到了超越古代文学巨匠(唐谪仙)的高度。

“凤昔览辉今已矣,危楼百尺尚依然。”最后两句,则是对过往荣耀的回顾与现实中的不易。诗人或许在感慨过往的辉煌岁月已经逝去,但即使面临困境(危楼百尺),他仍旧坚守着自己的立场和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学术追求、文化复兴以及个人抱负与现实间的张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3)

方大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题永福董宰溪庄图

羡君胸次有丘壑,眼底尘凡一洗之。

地献溪湖供入画,天私风月要昌诗。

贵人岂复知盘谷,名世应须学武夷。

政恐主翁方宦达,买山虽早入山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寿乡守张秘阁(其三)

老去遇公为地主,剩将恩意煦摧颓。

龟鱼得荫眠偏稳,鸥鹭忘机熟不猜。

方喜玺褒天下最,又闻玉节日边来。

丰年一饱谁之赐,好把禾头祝寿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广东赵舶使

百禽收舌后,一鹗凌清秋。

沧波渺浩荡,中有万斛舟。

劫灰烧不尽,宗老擅风流。

典刑尚千载,雅奥根九畴。

忠愤疏中垒,功名起武侯。

载彼北方学,来为南国游。

膻风痛洗濯,蛮俗赖怀柔。

偶然得联事,顾影岂其俦。

逢迎时一笑,倾吐不复留。

抵掌说西事,强颜愧楚囚。

见晚别何早,含情酒浇愁。

惟有加餐祝,作歌住行辀。

有诏愿亟起,且莫事锄耰。

顾我何为者,一毛在九牛。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寄题董宰读书轩

坐衙弹琴和且平,退衙读书锵有声。

琴声书声两相和,和气散作花满城。

示知言游不可作,雅俗二者难兼行。

曩余不敏坐此处,轩窗尘土安有名。

堂前薇花寂寂笑,此殆文吏非书生。

君非异人何能尔,吏事不废心转清。

牒纷案聚判笔走,庭空吏散诗句成。

尝闻欧公居夷陵,日讨故牍翻研精。

金陵宰鄞政习礼,天津客已愁鹃鸣。

怀哉尹君志古道,请把此案为商评。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