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洛水美赪鲤,入河西去时。
三春登玉浪,一日到天池。
垂钓岂容羡,小鳞应莫随。
腹中无匕首,已不助吴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鱼》,通过对洛水中赤鲤跃入黄河,历经艰辛最终可能到达天池的描绘,寓言人生旅途的不易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诗人以垂钓者羡慕鲤鱼的角度,表达了对鲤鱼能够逆流而上、追求理想境界的赞赏。同时,通过“腹中无匕首,已不助吴儿”一句,暗示了即使鲤鱼腹中没有武器(暗指才华或助力),它仍然坚持自我,不依赖外物,这种坚韧和独立的性格令人钦佩。整体上,这首诗富有哲理,借鱼言志,体现了梅尧臣的诗风。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夜与贤豪饮,方闻默坐时。
我斟相乐酒,君咏寄来诗。
莫恨殊喧寂,真缘笃爱慈。
何当因雪兴,过此未应迟。
自古岂无死,贤哉独可悲。
家贫留旅榇,门庆有诸儿。
里社当存祀,邦人定立碑。
还同羊叔子,罢市见遗思。
平昔闻严助,承明厌直庐。
请章来未久,捐馆遽何如。
无复淮南谕,曾成太史书。
苍苍不可问,挥涕望輀车。
忽惊南郊信,半夜雪中来。
遂哭寝门外,始嗟梁木摧。
文章千古盛,风韵故人哀。
忆昨临湍水,宁知隔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