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焦吏部造朝(其二)

火云赫赫汗衣流,人望公来望有秋。

契托棣华承缱绻,辞陈桑土愿绸缪。

行为霖雨千畴足,坐解西风一段忧。

从此江头波浪息,柳边赢得伴沙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烈日炎炎,汗水湿透衣衫,人们期待着您的到来,希望秋天的到来能带来凉爽。
您如同棣花般亲密,承诺承担深情厚谊,陈述着对乡土的深深眷恋,希望能长久维系。
您的行动如甘霖滋润千顷田地,一解秋风吹来的忧虑。
从此江面平静无波,您在柳树边悠闲,与沙鸥为伴,享受宁静的生活。

注释

火云赫赫:形容夏日烈日炽热。
汗衣流:因炎热而汗水湿透衣物。
契托棣华:比喻亲密关系,棣华象征兄弟情深。
承缱绻:接受并承载深厚的情感。
辞陈桑土: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承诺。
愿绸缪:希望长久维系和紧密相连。
行为霖雨:比喻人的行为像雨水般滋润。
一段忧:指解除某人的忧虑。
江头波浪息:形容江面平静。
柳边赢得伴沙鸥:在柳树旁过上悠闲的生活,与沙鸥为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思念。开篇"火云赫赫汗衣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种急促而迫切的情态,如同烈日炎炎下汗流浃背,表现出诗人在送别时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接着"人望公来望有秋"透露出诗人对朋友离去后的孤独与寂寞,人们都在期待着朋友的归来,而这种期待中却又夹杂着秋天的萧瑟,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绘,更是对心境的写照。

"契托棣华承缱绻"一句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像古代贵族之间结成的盟约一样坚不可摧。"辞陈桑土愿绸缪"进一步强调了这份情谊,不仅是在语言上的交流,更是在泥土之上生长的根系般的牵挂。

"行为霖雨千畴足,坐解西风一段忧"两句则转向诗人在送别之后的情感体验。一方面,行动中如同大雨一般充沛的快意,另一方面,在安静中却难以排遣心中的忧虑,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情绪。

最后"从此江头波浪息,柳边赢得伴沙鸥"两句则描写了送别之后的宁静与孤独。波浪停止,水面变得平静,而诗人在柳树旁获得了一份安慰,那些小鸟成为了他唯一的陪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精妙结合,展现了送别之情的复杂性与深刻性。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送焦吏部造朝(其一)

向来借箸在筹帷,今趣魁缠入太微。

汉郡奚劳汲生守,洛人喜见范公归。

要持真是明公论,莫急同心济事机。

见说九重勤侧席,细陈长策慰宵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翟简卿制参赴南安(其二)

自屈星屏佐碧油,艰危同济此风舟。

平山杨柳留佳话,庾岭梅花想胜游。

公到玉阶宜抗论,我寻画舸便归休。

他时若访无真里,野水中间一白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翟简卿制参赴南安(其一)

渡江华阀尚毡青,人物林中早有声。

官辙久更谙世路,边筹熟试洞戎情。

整镳向阙人多羡,出幕持麾古所荣。

盍为王言留禁闼,美才何止仅专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糟蟹遗制幕

江乡霜后饱珍肴,万里持来仅带糟。

虽惜横戈酣白蚁,尚知解甲护红膏。

开樽祗觉牵归兴,作赋犹当继老饕。

油幕晚寒梅影静,亟持大白荐双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