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心田咏史三首(其一)汉昭烈

英雄割据值时艰,鱼水欢逢应运难。

一姓何尝不再启,三分究竟属偏安。

公孙跃马徒窥井,汉祖兴龙旧有坛。

底事创垂功未半,吞吴遗恨付长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牛焘所作,名为《和张心田咏史三首(其一)汉昭烈》。诗中探讨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尤其是对刘备(汉昭烈帝)的评价与反思。

首句“英雄割据值时艰”,开篇即点明了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割据天下的背景,强调了英雄们在动荡时局中的角色与作用。接着,“鱼水欢逢应运难”一句,以“鱼水之欢”比喻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但“应运难”则暗示了这种和谐并非易得,而是需要顺应历史大势才能实现。

“一姓何尝不再启,三分究竟属偏安。”这两句进一步探讨了历史的循环与王朝更替的主题。诗人认为,一个姓氏的兴起与衰落并非绝无可能再次开启,而“三分”(指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归属的讨论,则暗含了对“偏安”的思考,即三国之中,蜀汉虽有称帝,但终究未能统一全国,故有“偏安”之意。

“公孙跃马徒窥井,汉祖兴龙旧有坛。”此二句对比了公孙述与刘邦两位历史人物。公孙述在蜀地自立为王,如同“跃马窥井”,象征着他的野心与行动,但并未能如愿;而刘邦建立汉朝,如同“兴龙”,则代表了成功与正统。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成败的反思。

最后,“底事创垂功未半,吞吴遗恨付长叹。”这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即探讨为何伟大的事业往往未能完成一半,特别是对于刘备未能统一三国、实现大业的遗憾与惋惜。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与对未竟事业的深深叹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英雄命运以及未竟事业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收录诗词(286)

牛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张心田咏史三首(其二)魏瞒

虎视中原控两都,满怀韬略世应无。

横江一槊才何剧,煮酒群雄骨尽枯。

天启大名遗典午,人言此老避当涂。

疑坟处处褫奸魄,伪亦成真枉自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和张心田咏史三首(其三)吴主权

龙盘虎踞大江东,名士英流指顾中。

碧眼坐承孙氏业,青年还逊伯符风。

千秋铁瓮天垂堑,万里金汤壁烧红。

一自都亭通魏使,两朝王气付牢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一)

六代兴亡茂草荒,名门龙虎概难量。

金陵自昔钟王气,不及乌衣阀阅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

同气操戈向帝闉,独惭大义灭宗亲。

当时百口援谁托,处仲何心杀伯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