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恕寺丞益斋

人生不读书,空洞一无有。

羡君常斋居,散帙满前后。

开编试寻绎,阅岁行自富。

从横画图出,次第宫商奏。

汪洋畜江河,眇莽包林薮。

兴亡数千岁,络绎皆在口。

顾念今所知,颇觉前日陋。

我家亦多书,早岁尝窃叩。

晨耕挂牛角,夜烛借邻牖。

经年谢宾客,饥坐失昏昼。

堆胸稍蟠屈,落笔逢左右。

乐如听钧天,醉剧饮醇酎。

自从厌蓬荜,误逐功名诱。

初心一漂荡,旧学皆榛莠。

失足难遽回,抚卷长自诟。

幸君无事年,谓可终身守。

春耕不厌深,秋穫当自受。

金玉或为灾,诗书岂相负。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若不读书,生活空虚无物。
羡慕你常常独处斋室,书籍散置满屋四周。
翻开书本尝试探索,岁月流逝知识丰富。
书中描绘的画卷展开,音符如同宫商交替奏起。
浩瀚如江河的知识,广阔如林草的思想。
历史兴衰千年事,尽在书中口耳相传。
回顾过去所学,觉得以前浅薄无知。
我家也有许多书,早年曾偷偷研读。
清晨耕作时,牛角挂着书卷,夜晚借邻家灯火。
多年不与宾客交往,饿着肚子度过日夜。
满腹经纶略显曲折,提笔写作左右逢源。
读书之乐如聆仙乐,醉心其中胜过美酒。
自从厌倦简陋生活,误入功名追逐之中。
初心已被浮华淹没,旧学杂乱如丛生野草。
一步错难以回头,抚摸书卷常自责。
幸而你无事可做,能终身沉浸在书海。
春耕宜深不宜浅,秋天收获自会明白。
金玉有时带来灾难,诗书却不会让人失望。

注释

空洞:形容缺乏内容或意义。
斋居:独处静思的居所。
散帙:散乱的书卷。
寻绎:探索、理解。
络绎:连续不断。
蓬荜:简陋的房屋。
功名诱:追求名利的诱惑。
榛莠:比喻杂乱无章的知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张恕寺丞益斋》,诗人以赞美的口吻描绘了友人张恕斋居读书的场景,表达了对知识积累和学问深思的敬佩。诗中通过“常斋居”、“散帙满前后”描绘了张恕勤奋好学的形象,而“开编试寻绎”、“阅岁行自富”则强调了读书带来的丰富与智慧增长。诗人感慨自己早年虽也刻苦读书,但后来因追求功名而偏离了初衷,学业荒废,如今只能自责。他鼓励张恕坚守学问,认为读书如同春耕秋收,虽然可能遭遇外界诱惑,但诗书不会让人失望。

诗中流露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反思,体现了苏辙对于读书人品格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回归纯真学术生活的向往。整体风格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张惕山人即昔所谓惠思师也余旧识之于京师忽来相访茫然不复省徐自言其故戏作二小诗赠之(其一)

昔日高僧今白衣,人生变化定难知。

故人相见不相识,空怪解吟无本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张嘉祐

道人何为者,阳狂时放言。

宝塔昔所构,铁券今尚存。

漫浪难究悉,孰知彼根源。

草庵劣容膝,俯仰拳肩跟。

无食辄行乞,一饱常闭门。

尔来二十年,未尝变寒温。

嗟哉岂徒然,此意未易言。

偶来一笑喜,但恐笑我昏。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李方叔新宅

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

儿孙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

人寿八十知已难,从今未死且盘桓。

不如君家得众力,咄嗟便了三十间。

李君虽贫足图史,旋凿明窗安净几。

闭门但办作诗章,好事时来置樽俎。

我恨年来不出门,不见君家栋宇新。

心安即是身安处,自揣头颅莫问人。

形式: 古风

李诚之待制挽词二首(其一)

脱遗章句事经纶,满腹龙蛇自屈伸。

南驾威声传绝域,西征旧恨失奸臣。

空留谏疏惊颓靡,终托诗词话苦辛。

直气如云未应尽,一双嗣子亦骐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