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二首(其二)

茂陵消渴夜,汉圃倦游年。

日月愁中惜,形骸病后怜。

乡心时万折,客泪晚双悬。

人老犹西蜀,春归向北燕。

音书嗟白雁,岁序怪玄蝉。

独抱无穷事,徘徊玉漏前。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宗臣在病中所作,以“病中二首(其二)”为题。诗中描绘了诗人因病而产生的复杂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茂陵消渴夜,汉圃倦游年”,以“茂陵”和“汉圃”象征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过往,夜晚的消渴和一年的疲惫游历,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颔联“日月愁中惜,形骸病后怜”,通过“日月”和“形骸”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对身体状况的怜悯,体现了病痛对人的身心双重折磨。

颈联“乡心时万折,客泪晚双悬”,“乡心”与“客泪”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在外漂泊的孤独感,晚上的泪水更是加深了这种情感的沉重。

尾联“人老犹西蜀,春归向北燕”,将个人的衰老与自然界的季节更替相联系,暗示了生命的有限与时间的无情。“音书嗟白雁,岁序怪玄蝉”,通过“白雁”和“玄蝉”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信息的传递之难,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最后一句“独抱无穷事,徘徊玉漏前”,点明了诗人在病中独自面对无尽思绪的状态,徘徊于时间的边缘,既是对过去回忆的不舍,也是对未来未知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病痛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故乡和亲情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送朱郎中使浙

凤书天上至,龙节日边催。

两越乘槎使,三都作赋才。

路人傍树断,心逐暮江回。

绿水樵人宅,青蘋钓客台。

山寒金粟落,岩静玉华开。

月照方穷谷,春深已劫灰。

观风寻禹穴,题石面天台。

多少长安侣,看君奏草来。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午日同李于鳞游天宁寺

得尔逃名者,今辰又少林。

山高杨柳细,路险薜萝深。

古塔已凋翠,祗园曾布金。

谈经群鸟下,听法一龙吟。

舍利光难灭,菩提迹岂沉。

空虚能悟性,情净不依心。

云竹窥禅相,风皇度梵音。

僧来看果结,酒至对蒲斟。

世事形骸苦,浮生日夜侵。

慈航如可渡,同此谢朝簪。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赋得边马有归心

万骑下青海,三军赋紫荆。

浮云朝出塞,细柳夜归营。

汉剑繁星坠,胡笳落月惊。

千金投笔吏,百战弃繻生。

骏骨凄烽火,雄心老甲兵。

长堤遍芳草,何处识咸京。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病中茂秦见过

两月文园病,千门落叶声。

客能携杖至,谁复倒衣迎。

日月朱颜失,行藏短发生。

芙蓉消渴采,蟋蟀向愁鸣。

几上分芝木,江间忆杜蘅。

青编妨吏事,白雪损时名。

久卧知朋好,何才荅圣明。

未应沧海路,终负野鸥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