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隐钦老

昔从冷泉游,今见冷泉主。

迢遰来石城,袈裟带松雨。

去住自无意,何暇计出处。

官舍晚相看,竹边不知暑。

尚论古人心,还举尊宿语。

歘尔返故庐,惆怅独延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姚广孝所作的《送灵隐钦老》。诗中描绘了诗人与老僧钦老在冷泉寺相聚与分别的情景,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首句“昔从冷泉游,今见冷泉主”,以“昔”与“今”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诗人曾在此地游玩,如今却见到了冷泉的新主人,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更迭。

接着,“迢遰来石城,袈裟带松雨”描绘了钦老从遥远的石城而来,身着袈裟,披着松林中的细雨,形象地展现了老僧的修行生活和超然脱俗的气质。

“去住自无意,何暇计出处”则表达了钦老对世事的淡泊和对生死的豁达态度,他不为去留所动,也不计较自己的出处,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官舍晚相看,竹边不知暑”描绘了诗人与钦老在官舍共度傍晚时分,竹林遮荫,暑气消散,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也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最后,“尚论古人心,还举尊宿语”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高僧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钦老智慧和德行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对佛法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歘尔返故庐,惆怅独延伫”则是诗人对钦老即将离开的不舍和内心的惆怅,以及自己独自留在原地的孤独感,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与钦老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生命、自然和佛法的深刻感悟,充满了禅宗的韵味和人生的哲理。

收录诗词(66)

姚广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名天禧。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通阴阳术数。洪武中从燕王至北平,住持庆寿寺,而常居府中,时时屏人语。建文时劝王举兵。为王策划战守机宜。辅世子居守,守御甚固。成祖即位,论功第一,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而不肯蓄发,常居僧寺。监修《太祖实录》,与修《永乐大典》。工诗。谥恭靖。有《逃虚子集》(亦名《姚少师集》)

  • 字:斯道
  • 籍贯:苏州府长洲
  • 生卒年:1335—1418

相关古诗词

题怡上人松风阁图

万松苍苍蟠峻岭,久向耶溪誇绝境。

道人层构万松间,宴坐长年乐深静。

灵飙歘来岩谷口,髯君忽作蛟鼍吼。

喧豗直遣岭猿惊,振迅或令山鬼走。

须臾瑟瑟复萧萧,初如笙竽再如韶。

裂石声欺匡阜瀑,奔雷势压钱塘潮。

清奇自适烟霞侣,冷落岂宜筝笛耳。

长夜寥寥四壁空,赢得此心如止水。

黄鹤山中净名老,援笔图成过荆浩。

金华太史制雄文,秋色南山两相好。

形式: 古风

且停寺

老年落魄犹非昔,破帽遮头谁识得。

不问水郭与山村,杖藜到处寻陈迹。

西丘地势一何壮,建国当年誇石勒。

竺师赖有佛图澄,问道从容降词色。

至今禅刹遗涧阿,松扉昼掩萦烟萝。

水流涓涓水乐奏,山木黯黯山禽歌。

樵人牧竖不敢到,竹径云断惟僧过。

有碑千年字漫灭,忍使老眼空摩挲。

神僧去久山无主,谁听塔上风铃语。

古往今来一笑间,不用悲歌泪如雨。

形式: 古风

天界寺

香刹依天极,彤云拥地维。

龙蟠新赐额,龟负旧刊碑。

金铎鸣风殿,珠幢影月墀。

遥瞻晨祝罢,处处蔼春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友人之武林

我住城西寺,君归湖上山。

马声知驿路,树色认乡关。

远戍霜鸿惨,荒汀雪鹭閒。

自怜堤畔柳,愁绪不禁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