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望月次玉局翁韵二首(其一)

明月如玉盘,飞上青霄东。

徘徊斗牛间,照我禅室中。

爽气霭亭户,清光透帘栊。

我虽不解饮,敢辞玉樽空。

举酒对明月,起舞聊相从。

身世两翛然,如游广寒宫。

夜久风露冷,草根吟候虫。

咽咽不能已,岂自鸣其穷。

天涯多雾雨,好景诚难逢。

哦诗不成寝,颇类鱼噞喁。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仰望明月的情景。开篇以“明月如玉盘,飞上青霄东”起笔,形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高悬于天际的壮丽景象。接着,“徘徊斗牛间,照我禅室中”,细腻地展现了月光流转,不仅照亮了广阔的天空,也映照在诗人的禅室之中,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爽气霭亭户,清光透帘栊”,进一步描绘了月光洒落下的清凉与宁静,使得亭户和帘栊都沐浴在这份清辉之中。诗人虽不善饮酒,却也不辞玉樽空,表达了对月光的深深敬意与喜爱。他举酒对月,起舞相从,仿佛与月共舞,忘却了身世的羁绊,如同遨游于广寒宫中,体验着超凡脱俗的自由与宁静。

然而,夜深风露渐冷,草根间传来吟唱的候虫之声,这声音虽微弱,却持续不断,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诗人感叹于天涯多雾雨,好景难逢,但即便如此,他仍以诗为伴,难以成眠,仿佛鱼儿在水中轻轻摇曳,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以及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超然态度。月光、清风、草虫、诗酒,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中秋望月次玉局翁韵二首(其二)

皎皎月华白,寥寥秋气清。

念我方远客,步月亭中行。

风露感我心,凄然入重扃。

谁家弄横笛,巧作断肠声。

独酌一壶酒,对此千里明。

人生但自适,何必四者并。

醉眼视万物,扰扰如浮萍。

得丧何须道,譬犹阴与晴。

节义太山重,富贵鸿毛轻。

我心与明月,照见万古情。

形式: 古风

又次韵中秋长句

凉风吹空明月高,清光万里见秋毫。

银云栉栉方解駮,河汉掩映如波涛。

须臾扫尽无多子,天影悠悠碧于水。

冰轮正午久停鞭,群动寂然声不起。

谛观此月真跳丸,山河倒影犹蛇蟠。

桂华耿耿巳澄洁,秋气凛凛增清寒。

前年望月都城汴,只恐中霄风雨变。

一杯相属有情亲,侧耳歌楼闻鼓板。

今年望月沙阳山,照我心如铁石坚。

美人千里共明月,遥想闺中只独看。

空庭步月更幽好,白露漙漙湿烟草。

开编况对古圣贤,发愤忘忧不知老。

男儿本自甘贱贫,富贵名传能几人。

题诗对月到日出,锦囊何似庞眉客。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一)

我家梁溪傍,门对九龙山。

山中有幽趣,游息可忘年。

陆子泉最甘,次之即龙渊。

馀波作梁溪,可溉万顷田。

公垂读书堂,古屋尚数间。

我欲隐山下,诛茅占其前。

疏泉凿池沼,植竹来云烟。

纵目望震泽,策杖登山巅。

神游八极表,心迹两超然。

更结莲社侣,远追竹林贤。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二)

秋风动梁溪,何日理归鞅。

放逐正拘囚,寤寐劳梦想。

新诗聊慰今,旧事那追往。

缅怀故山居,杞菊苗应长。

挂冠神武门,便欲学疏广。

躬耕南亩云,实报无卤莽。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