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心池中有小岛颇碍目境适旱涸募工去之殊更快然

壶公对文漪,中为一小屿。

石笋四五株,垂杨两三树。

有之固不恶,无之更成趣。

极目增浩淼,轻舠辞抵牾。

譬彼太清表,纤云绝点污。

游者或不然,请为明其故。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池塘景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池中岛屿与周围景物的和谐共存之美。诗人以“壶公对文漪”开篇,将池塘比作壶中之水,岛屿则似壶内小屿,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微观世界的意境。接着,“石笋四五株,垂杨两三树”的描述,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又通过“四五”、“两三”这样的数字,体现了诗人对数量感的把握和对自然秩序的尊重。

“有之固不恶,无之更成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岛屿存在与否的不同看法,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肯定,也流露出对简朴自然状态的欣赏。岛屿的存在虽添了几分景致,但岛屿的去除却让整个画面更加空灵,更显自然之趣。

“极目增浩淼,轻舠辞抵牾”,诗人通过视觉上的变化,进一步深化了对池塘景色的描绘。视野的开阔使得水面显得更加广阔,而轻舟的离去则增添了几分宁静与悠远,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静谧之中。

最后,“譬彼太清表,纤云绝点污”,诗人将池塘的景象与天空相比较,强调了其纯净与高洁,如同天空一般没有一丝尘埃。这不仅是对池塘环境的赞美,也是对心灵纯净的向往。

“游者或不然,请为明其故”,诗人以提问的方式结束,邀请读者思考其中的深意,引导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自然与心灵的关系,体现了诗歌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池塘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有瘦瘠比丘拖丈八铁链䠥䠥行街市间不从人问衣钵而日候余冀得一言之赠悯而应之得一百廿字

有一苦行僧,鹄形尼干面。

丈八铁锒铛,项锁复腰缠。

胡跪合掌言,沙门有深愿。

不爱摩衲衣,不乞伊蒲馔。

公是白尚书,灵山旧法眷。

为我施词组,欲作西归传。

我已堕疑城,地狱急如箭。

斗大青莲花,对眼未能见。

汝缚汝自解,无缚汝从便。

有言添汝缚,无言当汝荐。

何烦贤圣偈,况乃凡夫谚。

勿学文畅师,生买昌黎饯。

形式: 古风

侍御京山孙君既以绩最赠其二尊人矣尚以不及终侍为永思之图以志感王子歌以宽之

御史台中柏,哑哑乌夜啼。

返哺既以乖,风木不宁栖。

子心安可穷,物理故难齐。

峨峨京山阡,上有黄金题。

丹纶标玄德,彤管写青闺。

谁云二枯骨,忽若吐云霓。

我诵孝终篇,不为御史凄。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题凤麓图为姚使君赋

消摇朱雀桁,栖托乌龙宫。

下有百顷筠,上有千尺桐。

彩翮西北来,丹霞蔽长空。

宁非希世瑞,阿阁不见容。

感作嶰谷鸣,鸣声何雍雍。

俗耳故寡谐,伶伦安所从。

我欲谱此曲,此曲不忍终。

形式: 古风

耿大夫入为司徒领太仓事时余方上书乞骸赋此赠别(其一)

白日丽中天,氛翳浩纵横。

饥虎欲啮人,何必避豪英。

夫子邦司直,焉能不持衡。

抗疏排九阍,天听时未恒。

徙公大司农,欲以平两争。

伊余非良璧,委路任青蝇。

但令识者怜,甘为忌者憎。

公其振霄路,余当返岩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