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山南新居的生活情景。开篇“桃柳参差出短墙,小楼突兀看湖光”两句,勾勒出一幅宁静幽雅的山村图画,其中桃柳成行排列于低矮的围墙之外,小楼拔高而立,可从中眺望到湖面上的波光。接着“出门便与青山对,读易能消白日长”表达了诗人每天步出家门,便可与远处的青山相对视,通过阅读《易经》来消磨漫长而平淡的白昼时光。
下片转向诗人的书房生活,“砚石洗来如玉润,药苗晒得似茶香”写出了诗人在静谧中磨砺文字,砚台上洗净的墨汁犹如细腻的玉液,而园中种植的草本药材在阳光下散发出类似茶叶般的清新芬芳。
最后,“邻僧亦有通文者,常把诗来恼漫郎”则描绘了与诗人相邻的和尚不仅懂得文学,而且经常将自己所作之诗带来与诗人分享,这种文化交流让诗人感到愉悦。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文墨交流的热爱。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逍遥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