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龙爽毛女

曾是阿房学舞人,玉箫旧谱尚随身。

喜归商岭寻仙药,忍见秦宫化劫尘。

松蜜春腴差可饱,槲衣秋碎不须纫。

凭谁唤起勾龙爽,更写湘妃与洛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她曾经是阿房宫中的舞者,玉箫上的旧曲依然随身陪伴。
欢喜回到商岭寻找长生仙药,怎忍心看见秦宫化为废墟尘埃。
松蜜在春天丰富,勉强可以充饥,破旧的槲叶衣裳不必缝补。
谁能唤醒勾龙的豪情,再写下湘妃和洛神的美丽传说?

注释

阿房:古代宫殿名,秦朝时的大型建筑。
玉箫:古代的竹制管乐器。
商岭:古代山名,传说有仙药生长。
仙药:长生不老的药物。
秦宫:指秦始皇的宫殿,这里代指过去的繁华。
劫尘:灾难后的废墟,象征历史变迁。
松蜜:松树分泌的树脂,可食用。
槲衣:用槲树皮制成的衣服。
勾龙:神话中的龙,这里可能象征英雄或豪杰。
湘妃:传说中舜帝的两位妃子,后化为湘水女神。
洛神:传说中洛水的女神。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所作,名为《勾龙爽毛女》。从内容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繁华与现实衰落之间情感的复杂变化。

“曾是阿房学舞人,玉箫旧谱尚随身。”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怀旧之情,诗人回忆起过去自己在阿房(古代宫殿名)学习舞蹈,手中还持有那玉制的箫,以及保存着那些旧时的乐谱。这里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

“喜归商岭寻仙药,忍见秦宫化劫尘。”诗人表达了希望返回商岭去寻找传说中的仙药,以此来逃避现实世界的痛苦。同时,他们又无法接受秦宫(历史上著名的豪华宫殿)变成一片废墟,化作尘土,这里流露出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无奈。

“松蜜春腴差可饱,槲衣秋碎不须纫。”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表达了一种生活的艰辛和物资的匮乏。春天的松脂虽然甜美,但不足以充饥;秋天的栗子虽然可食,却是零散而难以收集。

“凭谁唤起勾龙爽,更写湘妃与洛神。”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美女形象的追忆。他们希望能够找到可以唤起勾龙爽(古代名将)那种英勇气概的人,又或者能记录下像湘妃、洛神那样的传说中美丽女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实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物是人非以及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期待,希望能够找到或创造出能够超越时间的美好事物。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忆西坡梅

杖藜久不到西坡,苔上梅花积渐多。

野屋荒凉谁管领,酒尊期会竟蹉跎。

韶光二月已强半,乐事一生能几何。

赖有邻园春可折,洗瓶斜插在行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忆畅庆玉如四上人

腊中晴色久,霜月冷森森。

可但思元度,惟应忆道林。

三更难得晓,一片欲归心。

有约分苔石,南山苍树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方万里史敬舆陈孝先龚圣予胡穆仲相继沦没令人感怆

诸老俱尘土,令予双泪流。

几年能再见,一气故应休。

江左衣冠尽,人间翰墨留。

空山茅屋底,野史属谁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方竹杖

劲节棱棱瘦且坚,形模界尺出天然。

山翁甚爱资扶老,村衲无知误削圆。

偏称深衣同此矩,漫誇长笛大如椽。

有时閒为吟诗出,徙倚中庭月一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