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其三)

先子同乌府,知音诚皦然。

脱缞来拜伏,抚首辱哀怜。

迨此泉扃掩,空悲尘网牵。

无由怀酒絮,撇涕望新阡。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祖先曾居乌府,知音之情清晰可见。
我脱下丧服前来拜祭,抚摸着头深感悲伤和怜悯。
如今墓门紧闭,只有空悲被尘世束缚。
无法再怀酒言欢,只能洒泪遥望新立的坟墓。

注释

先子:祖先。
乌府:古代官署名,这里指祖先曾居之处。
知音:知己,好友。
皦然:明显,清晰。
缞:丧服。
拜伏:跪拜致敬。
抚首:抚摸头部,表示悲痛。
辱哀怜:感到悲哀和怜悯。
泉扃掩:墓门紧闭,比喻生死之隔。
尘网:比喻世俗的束缚。
牵:束缚,牵扯。
怀酒絮:怀念饮酒谈心的时光。
撇涕:洒泪。
新阡:新立的坟墓。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沉哀思和怀念先人的诗句,语言典雅,情感真挚。诗人通过描绘与先子同在乌府的情景,抒发了对先人的怀念之情。"脱缞来拜伏,抚首辱哀怜"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敬仰和悲痛之情。在这之后,"迨此泉扃掩,空悲尘网牵"则是诗人面对先人的遗迹,只能徒增悲哀,无从寄托思念。最后两句"无由怀酒絮,撇涕望新阡"表达了诗人在无法排遣的哀思中,借酒浇愁,却又不禁泪落,眺望着远方,心中的悲凉和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先人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对遗迹的凭吊,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真挚,是古代文人哀思寄托的一种典型表现。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其二)

钧玉吴台旧,诛茅梁苑新。

位登华衮贵,家似布衣贫。

直道高当世,清风遗后人。

千秋寒照目,竹帛不栖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其一)

舟楫才猷大,冰霜德操坚。

陶钧成茂业,书史乐高年。

瞻望簪绅共,吁嗟馆舍捐。

举时无异论,方信令名全。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竹坞

二何迹相继,竹坞日阴森。

欲识养民意,先观爱物心。

低垂樽俎冷,密映管弦深。

勿怪湖光少,年来碧影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自嘲

英名愧终贾,高节谢巢由。

直取云山笑,空为簪组羞。

浮沈乖俗好,隐显拙身谋。

惆怅临清鉴,霜毛不待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