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憩杜桥馆

寒茅愔愔鸡啄场,儿啼索衣天陨霜。

密林渐放山色入,枫枯振槁声琅琅。

清浆白羽弃已久,黄菊紫萸看欲香。

岁行及此去愈疾,若决积水难堤防。

嗟予齿发非故物,念此内热如涫汤。

愿见唐朝吕墨客,膝行问道求神方。

斋心千日百事毕,消我颔雪还韶光。

岂饶蒿目忧世事,黄金绾腰埋土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寒茅丛中鸡在觅食场,孩童哭喊要添衣裳,天降寒霜似飞霜。
密林间山色渐渐显现,枫叶凋零,落叶沙沙作响。
清甜的米酒久已遗忘,黄菊紫萸散发着芬芳。
岁月匆匆,病势加剧如决堤,难以抵挡。
感叹我已非当年模样,内心忧虑如沸水烫。
期盼能见到唐朝吕墨客,跪地请教治病良方。
斋戒千日,万事皆了,只为消除皱纹,重焕青春。
岂能只顾世间纷扰,黄金虽贵,也愿埋于尘土之中。

注释

愔愔:安静的样子。
陨霜:飞霜,比喻寒冷。
振槁:枯叶振动。
清浆:清甜的米酒。
黄菊:秋季开花的黄色菊花。
颔雪:形容皱纹如雪。
蒿目:忧虑过多。
黄金:象征财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乡村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寒风中鸡鸣犬吠、霜降天冷的场景。"寒茅愔愔鸡啄场"写出了农舍周围的寂静与冷清,"儿啼索衣天陨霜"则流露出家庭生活的温馨与艰辛。接着,"密林渐放山色入,枫枯振槁声琅琅",通过动态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展现出秋意渐浓的自然景色。

诗人感慨时光匆匆,"岁行及此去愈疾",暗示岁月不待人,"若决积水难堤防"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紧迫感。他自比为"齿发非故物",感叹年华易逝,内心炽热如沸水,渴望寻找延缓衰老的方法,"愿见唐朝吕墨客,膝行问道求神方"表达了对长生不老药的向往。

最后两句"斋心千日百事毕,消我颔雪还韶光",表达了诗人对恢复青春的强烈愿望,即使面临世间纷扰,也希望能抛开忧虑,"岂饶蒿目忧世事,黄金绾腰埋土囊",表明他愿意放下尘世的牵挂,追求内心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周邦彦词作中常见的感慨人生、寻求解脱的主题。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游定夫见过晡饭既去烛下目昏不能阅书感而赋之

烟草里门秋,暮气幽人宅。

遥知金轮升,户牖粲虚白。

风驱云将来,市声落几格。

连曹属解鞚,一饭已扫迹。

馀膻未洁鼎,傲鼠已出额。

铜英洗病眼,乌舄畏断册。

已为儿辈翁,兹事岂不迫。

昔见羡门生,童子身三尺。

捐家问道要,颛声不好剧。

颇观鸟迹书,保气如保璧。

贪饵投祸罗,煎丝废前绩。

上惭玄元教,溘死有馀责。

浊镜在两眸,看朱忽成碧。

当时方瞳叟,变灭云雾隔。

肝劳忧久痼,瞑坐救昏幕。

尚须文字间,侵尽百年客。

非图瞩秋毫,所要分菽麦。

形式: 古风

越台曲

玉颜如花越王女,自小娇痴不歌舞。

嫁作江南国主妃,日日思归泪如雨。

江南江北梅子黄,潮头夜涨秦淮江。

江边雨多地卑湿,旋筑高台匀晓妆。

千艘命载越中土,喜见越人仍越语。

人生脚踏乡土难,无复归心越中去。

高台何易倾,曲池亦复平。

越姬一去向千载,不见此台空有名。

形式: 古风

楚平王庙

奸臣乱国纪,伍奢思结缨。

杀贤恐遗种,巢卵同时倾。

健雏脱身去,口血流吴庭。

达士见几微,楚郊忧苦兵。

十年军入郢,势如波捲萍。

贤亡国婴难,王死尸受刑。

将隳七世庙,先坏百里城。

子胥虽捐江,素车驾长鲸。

惊涛寄怒馀,遗庙罗千楹。

王祠何其微,破屋风泠泠。

蛰虫陷香案,饥鼠悬灯檠。

淫俗敬魑魅,何人顾威灵。

臣冤不雠主,况乃锄丘茔。

报应苦不直,吾将问冥冥。

形式: 古风

楚村道中(其二)

族云行太虚,布置初狼籍。

弥缝天四维,俄顷同一色。

雨形如别泪,含恶未忍滴。

泥涂颇翻车,行者自朝夕。

中央成白道,袅袅踏蛇脊。

潺湲冒田水,去作涧底碧。

高林荫清快,渴乌时一掷。

晚休张庄聚,泾草蒙古驿。

往时解鞍地,醉墨栖坏壁。

孤星探先出,天镜小摩拭。

比邻忽喧呼,夜磔鲁津伯。

梦归萱草堂,再拜悲喜剧。

问言劳如何,嗟我子行役。

平明看屋霤,两鹊声啧啧。

果逢南使还,冯寄好消息。

谁秣百里驹,肯税不论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