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东城攀柳叶,柳叶低着草。

少壮莫轻年,轻年有衰老。

柳发遍川冈,登高堪断肠。

雨烟轻漠漠,何树近君乡。

赠君折杨柳,颜色岂能久。

上客莫沾巾,佳人正回首。

新柳送君行,古柳伤君情。

突兀临荒渡,婆娑出旧营。

隋家两岸尽,陶宅五株荣。

日暮偏愁望,春山有鸟声。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东城攀折柳叶,柳叶垂落在草丛。
年轻力壮时切勿轻视岁月,因为青春终会老去。
满眼是柳树繁花,登高远望令人肝肠寸断。
蒙蒙细雨中,哪棵树靠近你的故乡呢?
我赠你折下的柳枝,它的颜色怎能长久保持?
尊贵的客人,请别轻易落泪,佳人此刻可能也在回望。
新柳为你送行,古柳却因你的离去而感伤。
那突兀的老渡口,婆娑的老柳树见证了旧营的变迁。
隋朝时两岸的柳树已不在,只有陶家五株柳依然繁茂。
日暮时分,我特别忧愁地眺望,只听见春山鸟鸣声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青春不再以及离别之痛的感慨。诗中“东城攀柳叶,柳叶低着草”开篇即设定了一个淡雅宁静的场景,但紧接着“少壮莫轻年,轻年有衰老”便转向了对青春易逝的警示和感叹。诗人通过柳树的高低与断续,以及雨中的烟霭迷离,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赠君折杨柳,颜色岂能久”一句,是诗人送别之物,同时也是一种无言的情感寄托。这里的“颜色岂能久”暗示了万物皆有生命周期,美好不常,进一步强化了诗中对于时光易逝和离别难免的主题。

“上客莫沾巾,佳人正回首”表达的是旅途中的孤独与对佳人的思念。下文“新柳送君行,古柳伤君情”则是将柳树的更新换代比喻为友情的变迁和离别的情感。

最后几句通过荒废的渡口、旧营以及隋家两岸的柳树与陶宅五株荣耀的柳树,勾勒出一幅历史沧桑的画面。而“日暮偏愁望,春山有鸟声”则是诗人在黄昏时分,对着满目疮痍但依旧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感到无限的凄凉和哀愁。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篇表达离别之苦与时光易逝的优秀作品。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芜城

昔人登此地,丘陇已前悲。

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

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形式: 古风

夜寻司空文明逢深上人因寄晋侍御

鹤裘筇竹杖,语笑过林中。

正是月明夜,陶家见远公。

自嫌山客务,不与汉官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春游乐

游童苏合弹,倡女蒲葵扇。

初日映城时,相思忽相见。

褰裳蹋路草,理鬓回花面。

薄暮不同归,留情此芳甸。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相和歌辞.乌栖曲

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斜。

柳树乌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

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