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乌栖曲

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斜。

柳树乌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

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白马追赶着红色的马车,在傍晚时分进入了狭窄的小巷。
柳树上的乌鸦争着找地方过夜,争夺树枝却无法飞到屋檐上。
东厢房里的新娘子的丈夫出征在外,每当听到乌鸦的叫声就知道夜晚来临。

注释

白马:形容马的颜色为白色。
朱车:古代贵族乘坐的红色车子。
狭斜:狭窄弯曲的小巷。
柳树乌:柳树上的乌鸦。
争宿:争着找地方过夜。
飞上屋:飞到屋檐上。
东房:方位词,指房子的东边。
少妇:年轻的已婚女子。
婿从军:女婿参军出征。
乌啼:乌鸦的叫声。
知夜分:辨别夜晚的时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时期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军营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战争给平民带来的不安与忧虑。首句“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斜”中的“白马”可能是军中之马,“朱车”则可能指的是官员或将领所乘坐的车辆,两者并行,显示出战争的紧迫与动荡。黄昏时分,天色已晚,战事或即将开始。

接着“柳树乌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中,乌鸦争相栖息于柳树之上,却又因争夺枝头而不能安稳歇息,更遑不得飞至人家屋顶。这一描写隐喻着战乱中的混乱与不安。

第三句“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则转向了家庭与个人的角度。东房中的少妇,其丈夫(婿)已被征去参军,时间的流逝只能通过乌鸦的啼叫来感知夜晚的深浅。这不仅反映出战争中女性孤独和对丈夫安全的担忧,也体现了时间在战乱中的主观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与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因战乱而生的悲哀情怀。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相和歌辞.襄阳曲

襄阳堤路长,草碧杨柳黄。

谁家女儿临夜妆,红罗帐里有灯光。

雀钗翠羽动明珰,欲出不出脂粉香。

同居女伴正衣裳,中庭寒月白如霜。

贾生十八称才子,空得门前一断肠。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胡腾儿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胡腾儿,胡腾儿,故乡路断知不知。

形式: 古风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

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

??燮燮声渐繁,浦里人家收市喧。

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

云间怅望荆衡路,万里青山一时暮。

琵琶寺里响空廊,熨斗陂前湿荒戍。

沙尾长樯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

夷陵已远半成烧,汉上游倡始濯衣。

船门相对多商估,葛服龙钟篷下语。

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

曾为江客念江行,肠断秋荷雨打声。

摩天古木不可见,住岳高僧空得名。

今朝拜首临欲别,遥忆荆门雨中发。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荆州泊

南楼西下时,月里闻来棹。

桂水舳舻回,荆州津济闹。

移帷望星汉,引带思容貌。

今夜一江人,唯应妾身觉。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