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上欢娱蹴画毬,太平应得侍宸游。
龙姿已是黄袍贵,何事军中乐未休。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题赵太祖蹴毬图》描绘了一幅皇家盛宴的欢乐场景。首句“天上欢娱蹴画毬”形象地展现了天子在云端般的快乐氛围中蹴踏蹴鞠(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体现了皇家的奢华与娱乐。次句“太平应得侍宸游”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认为这样的太平景象理应让皇帝享受游玩的乐趣。
接着,“龙姿已是黄袍贵”进一步强调了赵太祖(可能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尊贵的身份,他身着龙袍,蹴鞠的英姿更显其威严和地位。然而,最后一句“何事军中乐未休”却转折出一丝疑问,暗示尽管赵太祖身处宫廷享乐,但似乎仍有军事活动未停歇,让人不禁思考其中的深意,可能是对战争的隐忧,也可能是对边疆稳定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蹴毬图这一载体,既歌颂了太平盛世,又含蓄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双鸟枝头弄早春,若为飞去报音尘。
青绫月冷空庭曙,正对残灯忆远人。
倦飞双雀也知寒,梅竹霜空羽异残。
回首梁园千树晚,栖迟聊寄一枝安。
丛色脩脩覆石根,春风曾见长儿孙。
清时好制虞庭乐,何事青青老故园。
一别长杨脱锦绦,秋风閒立气偏豪。
纷纷野雀休惊啅,自向山林惜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