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双鸟枝头弄早春,若为飞去报音尘。
青绫月冷空庭曙,正对残灯忆远人。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信鸟》描绘了一幅春天清晨的画面。首句“双鸟枝头弄早春”生动地展现了两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嬉戏,似乎在宣告着春天的到来,寓意着生机与活力。然而,这欢乐的场景引发了下一句的思考:“若为飞去报音尘”,诗人想象这些小鸟能否飞去传递远方的信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青绫月冷空庭曙”描绘了清冷的月光洒在寂静的庭院中,随着黎明的到来,暗示着时光流转,夜晚已逝。诗人对着“正对残灯”的景象,更加深了对远方“远人”的思念,那盏孤独的灯火仿佛是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巧妙地寄托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挂念,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倦飞双雀也知寒,梅竹霜空羽异残。
回首梁园千树晚,栖迟聊寄一枝安。
丛色脩脩覆石根,春风曾见长儿孙。
清时好制虞庭乐,何事青青老故园。
一别长杨脱锦绦,秋风閒立气偏豪。
纷纷野雀休惊啅,自向山林惜羽毛。
直节何辞老石根,几回风雨共苔痕。
自从悟得孤生意,行到梁园却厌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