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宣阳门前三月初,家家杨柳绿藏乌。
欢似白花飘荡去,忍能弃掷博山炉。
这是一句极富意象和情感的诗句,出自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之手。首先,从“宣阳门前三月初”可以想见春天早晨的景致,宣阳门在古都洛阳城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门。而三月初正是柳树发芽,新绿初生的时节,家家户户的杨柳似乎与人们共享这份生机。
紧接着,“家家杨柳绿藏乌”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成群结队的乌鸦在郁郁葱葱的柳树间穿梭,仿佛在这春意盎然中寻找它们自己的世界。这里的“绿藏乌”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透露出诗人对平和安宁生活的一种向往。
然后,“欢似白花飘荡去”中的“欢”字表达了一种无声的喜悦,这里所指的“白花”很可能是柳絮,它们随风飘落,仿佛在空中跳舞一般。这一幕既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快乐和放松。
最后,“忍能弃掷博山炉”则显得有些矛盾与无奈。博山炉是一种古代取暖的设备,到了三月初,气温逐渐回暖,但夜晚仍有凉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夏日炎热的不舍,以及对寒冷冬日的怀念。在这里,司马光用“忍能弃掷”四字,流露出一种对季节更迭、万物更新的无常感慨。
总体而言,这句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景象的欣赏,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带来的复杂情绪。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白雪虽然比絮花,艳阳不得共繁华。
为君故入乌衣巷,飞舞风流谢傅家。
五柳先生门乍开,宅边植杖久徘徊。
陌头遥认颜光禄,诘旦先乘瘦马来。
行人白马去遥遥,初上金堤欲过桥。
望尘不见遮人眼,苦怨无情万万条。
多愁尤是别离深,折条相赠各沾襟。
留住不住居人意,欲去未去行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