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武侯

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

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

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

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

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

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

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

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

竖子祖馀策,犹能走强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夕阳西沉于南方,中原之地闪烁着一抹金黄。
盗贼们在黑暗中窥伺,纷纷行动起来。
诸葛亮正值壮年,却韬光养晦,不显锋芒。
他吟唱《梁甫吟》,不愿与众人争名夺利。
偶然的机会,他在南阳起事,只戴幅巾,志向高远。
他在巴蜀汉中一带,常以弱胜强,英勇无比。
他的光芒如同明亮的金星,照亮一方天地。
他有起兵天下的雄心,期望东归,直指扶桑。
可惜命运多舛,令人心痛,怨恨者为之哀伤。
那些小人沿袭他的策略,仍能挑战强权。

注释

日落:太阳落山。
西南:方位,西方和南方。
中原:古代中国中部地区。
群盗:盗贼群体。
龙卧:比喻人才未被重用。
掉头:转身,改变方向。
幅巾:古代男子的一种简单头饰。
巴汉:指四川和汉中地区。
六龙:古代神话中的天帝车驾,象征帝王。
扶桑:古代东方神话中的太阳升起之地。
竖子:轻蔑称呼,指无能或愚蠢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英雄末路的凄凉情景,通过对诸葛亮晚年的想象,抒发了诗人对于英雄功业不能长久、时势变迁的感慨。

“汉日落西南,中元一星黄”两句,以宏大的天文景象开篇,象征着大汉王朝的夕阳西下,以及中央政权的衰微,只剩下一点微弱的希望。

“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描述了乱世中的盗匪四起,他们乘着天色昏黑,无所顾忌地横行霸道。

“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则是对诸葛亮在这乱世之中,虽然英勇却不得展现其才能,只能隐藏自己力量的描写。武侯,即诸葛亮,他如同一条潜伏的龙,在乱世中不能飞扬。

“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中的“掉头”,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英雄时代的怀念和自我安慰,同时也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和不甘心。

接下来的“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诸葛亮智谋与勇气的赞美,即使在险恶的环境中,他也能以弱胜强。

“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描绘了诸葛亮如同明星般在黑暗中独自发光,虽然孤立无援,却仍然照亮了一片天地。

“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则是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赞叹,他有着重振汉室、恢复往日六龙(即西汉初年刘邦等六位开国功臣)之气概,但终究只能在遥远的地方(东回出扶桑,可能指的是从四川回到中原地区)表现出来。

最后,“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表达了诗人对于诸葛亮一生未能完全施展其才华的遗憾,以及对于时代变迁、英雄末路的悲凉情怀。“竖子祖馀策,犹能走强梁”则是对诸葛亮晚年虽然衰老,但仍旧保持着昔日智慧和勇气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想象,表达了对于英雄时代逝去、个人才华不能充分展现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读墨

谁为尧舜徒,孔子而已矣。

人皆是尧舜,未必知孔子。

伯夷不辱身,柳下援而止。

孔子尚有言,我则异于是。

兼爱为无父,排斥固其理。

孔墨必相用,自古宁有此。

退之嘲鲁连,顾未知之耳。

如何蔽于斯,独有见于彼。

凡人工自私,翟也信奇伟。

惜乎不见正,遂与中庸诡。

退之醇孟轲,而駮荀杨氏。

至其趣舍间,亦又蔽于己。

化而不自知,此语孰云俚。

咏言以自警,吾诗非好诋。

形式: 古风

陪友人中秋夕赏月

海雾看如洗,秋阳望却昏。

光明疑不夜,清莹欲无坤。

扫掠风前坐,留连露下尊。

苦吟应到晓,况有我思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陶缜菜示德逢

江南种菜漫阡陌,紫芥绿菘何所直。

陶生画此共言好,一幅往往黄金百。

北山老圃不外慕,但守荒畦斸荆棘。

陶生养目渠养腹,各以所能为物役。

形式: 古风

偶书

惠施说万物,槃特忘一句。

寄语读书人,呶呶非胜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