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其三)

看人削树成槎,布帆海上秋风浪。

白头坡老,知津水手,倚桄榔杖。

九点齐州,半生髀肉,烟尘苍莽。

但北窗梦转,青阴满眼,抚陈迹、玩新涨。

世事艰难已遍,笑而今、不堪重想。

龙筋虎骨,根深伏兔,擎空千丈。

礼乐文章,终须梦卜,南人为相。

问凌烟生面,他时彷佛,似何人像。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刘辰翁的《水龙吟·其三》。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

"看人削树成槎,布帆海上秋风浪。" 这两句写的是人们在海边修剪树木作为船只,布置帆蓬,在秋天的海面上乘风破浪。这里透露出一种奋力向前的精神。

接下来的"白头坡老,知津水手,倚桄榔杖。九点齐州,半生髀肉,烟尘苍莽。" 描述了一个年迈的老人,他知道渡口的水性,依靠着拐杖,站立在通往齐州的道路上,看着自己的一生如同半腐烂的骨肉,被世事的烟尘所笼罩。这几句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无尽哀伤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但北窗梦转,青阴满眼,抚陈迹、玩新涨。" 这里则是诗人在北窗之下,沉浸于往事的梦境中,那些曾经的痕迹和新的变化都让他难以释怀。

"世事艰难已遍,笑而今、不堪重想。"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艰辛的感受,他虽然面带笑容,但内心深处却无法承受重温那些痛苦记忆的打击。

紧接着的"龙筋虎骨,根深伏兔,擎空千丈。" 这里用“龙筋虎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坚韧不拔和勇猛力量的向往,而“根深伏兔,擎空千丈”则表达了他对于立足稳固、抱负非凡的追求。

"礼乐文章,终须梦卜,南人为相。" 这几句写的是诗人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尊崇,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无奈,即便是有才华的人,也只能在梦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现实中则可能沦落为他人的臣子。

最后的"问凌烟生面, 他时彷佛,似何人像。" 是诗人对过往的一种追问和迷惘,他试图从流逝的云烟中寻找那些已经模糊不清的记忆,那些曾经的人或事,如同一幅画卷中的影像,让他难以辨识。

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怀和对历史、自然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一)丙申中秋,两道人出示四十年前濯缨楼赏月水调。臞仙和,意已尽,明日又续之

此夕酹江月,犹记濯缨秋。

濯缨又去如水,安得主人留。

旧日登楼长笑,此日新亭对泣,秃鬓冷飕飕。

木落下极浦,渔唱发中洲。芙蓉阙,鸳鸯阁,凤凰楼。

夜深白露纷下,谁见湿萤流。

自有此生有客,但恨有鱼无酒,不了一生浮。

重省看潮去,今夕是杭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六)自龙眠李氏夜过臞山康氏,走笔和其家灯障水调,迫暮始归

不成三五夜,不放霎时晴。

长街灯火三两,到此眼方明。

把似每时庭院,传说个般障子,无路与君行。

推手复却手,都付断肠声。漏通晓,灯收市,人下棚。

中山铁马何似,遗恨杳难平。

一落掺挝声愤,再见大晟舞罢,乐事总伤情。

便有尘随马,也任雨霖铃。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十九)和马观复石头渡寄韵

明月隔千里,风动帐纹开。

故人锦字如梦,梦转雁初来。

倚遍西山朝爽,行过石头旧渡,久别忽经怀。

不得与之语,日夕独持杯。调绿水,歌白雪,有心哉。

也知尻高啄俯,无计脱尘埃。

狗尾貂蝉满座,贝带鵔鸃弄粉,一舆一臣台。

岁晚不如愿,谁更忿灰堆。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十八)

我有此客否,难作主人翁。

小年自不相似,偶与大年同。

见说东厢诸少,正拥家君胜会,二八舞歌钟。

亦欲得公重,公在画堂中。笑青蒿,真小草,倚长松。

典衣欲作汤饼,家酿愧瓶空。

公有潭州百斛,公有秫田二顷,贺客万钱通。

小大不相似,但可似公聋。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