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修先墓作六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对先人的深切怀念与追思之情。
首句“白头良已矣”,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的形象,暗示岁月无情,时光流逝。接着“子职竟茫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尽到孝道,未能在父亲生前尽心照料的深深自责和遗憾。这种情感真挚而强烈,让人感同身受。
“负此一抔土,于今四十年。”诗人回顾往事,感叹时间的漫长,以及自己未能在父亲去世后及时处理其墓地的愧疚。这一句中的“一抔土”形象地指代了父亲的坟墓,强调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
“恤忠馀往典,纪事有新编。”这两句提到了对先人忠诚事迹的追忆与记录,表达了对先人美德的敬仰和传承。同时,“新编”二字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家族历史的整理与记载,体现了对家族传统的重视和延续。
最后,“寂寞松楸下,丰碑谁为镌。”诗人站在先人的墓旁,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松树和楸树陪伴着墓地。他感慨无人为先人立碑,表达了对先人被遗忘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希望后人铭记先人功绩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先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家族历史的珍视,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