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万卷书屋图示鉴儿

家无负郭田,架有悬签轴。

不惜罄俸钱,渐已充床屋。

先世颇有藏,贪嗜苦未足。

薄宦包山庭,快意屠门肉。

且喜百城拥,何妨高阁束。

所愿子孙传,汝辈岂能读。

余日诵千言,老大徒秉烛。

汝不及百言,少小已刻鹄。

㞚㞏虽云多,淹洽竟谁属。

况彼饶记珠,或乃讥书簏。

近时尚考订,栉比致豪秃。

达者工词章,华赡夸锦簇。

数事非所能,我言维可服。

从来万卷通,不如一经熟。

穷经务远大,掩卷思往复。

《禹贡》治河渠,《春秋》断疑狱。

如此荣稽古,不然诮拘曲。

汝方补诸生,妄自期令仆。

出身重廉能,居家先孝睦。

能收已放心,自拓无穷目。

求之贵有恒,戒之在欲速。

读书善提纲,藏书真式谷。

吾年且衰矣,终日勤案牍。

汝能任诒谋,吾当返耕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唐仲冕的《题万卷书屋图示鉴儿》是一首寓教于诗的作品,通过描绘自家藏书丰富的情景,对儿子进行教育。诗中提到家中虽然没有丰厚的田产,但书籍众多,显示出家庭对知识的重视。诗人不惜花费俸禄来购置书籍,希望它们能充实儿子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诗中提到先祖的藏书丰富,但诗人认为贪多嚼不烂,强调读书应精深而非泛滥。他以“薄宦”自比,虽身处低位,但仍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鼓励儿子要有志向,不局限于眼前的功名。他还提醒儿子,读书的目的不仅是传承家族文化,更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修养。

诗人告诫儿子,读书要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提倡深入研读经典,如《禹贡》和《春秋》,以此培养历史和法律素养。他还指出,尽管现代社会崇尚博学多识,但精通一门经书更为重要。最后,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儿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仕途上注重廉洁能干,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孝顺和睦,同时保持谦虚谨慎,不断拓展视野。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比喻,传达了对后代的教育智慧和期望。

收录诗词(16)

唐仲冕(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慈云片影石

陶山母氏兆,卅年始树表。

未为守冢人,欲作移山老。

山远不可移,云深不可扫。

趼足感秋霜,回首恋春草。

片石方且严,隆窊含窈窕。

得之菩萨岩,携来仙人岛。

山形具体微,云气随心造。

鸱夷隔绵邈,马鬣见环抱。

岂惟具袍笏,直令怀襁褓。

供养琴书间,对影忆诗讨。

疏窗入晴晖,时有白云绕。

形式: 古风

石室书院和许生仍用东坡和蔡景繁海州石室韵

东海后孟传经处,礼门初启无歧路。

匡鼎说诗解人颐,一扫别风与淮雨。

萧公太傅于丞相,汉时人物真有数。

类以经术为名臣,俎豆千秋仰祠宇。

贤哉教授有二疏,至今楼在还题墓。

兰陵郯承辨纷纭,景行皆宜奠清醑。

宋世诗豪石曼卿,奇情自是芙蓉主。

朐山化作度索山,舒锦错绣映岩户。

苏公游接蔡公游,求仙莫羡童男女。

我来观海先观澜,秦东门外色飞舞。

前辈风流不可期,后来秀杰谁能伍。

地道敏树树须栽,春雨养花花正吐。

重开石室横皋比,敢谢雷门持布鼓。

抗颜都讲方铿铿,挟策从游尽楚楚。

不闻冰车铁马声,但与博带褒衣语。

兴学当追曲台戴,投诗辄遇平舆许。

名章俊句知襟期,琪树琼林重风土。

愿同河伯向海若,直以耳孙求鼻祖。

花老室荒匪自今,经明行修定如古。

笑余何术兼官师,朱墨丹铅度朝暮。

形式: 古风

漂母祠

淮阴一生误在报,谓我报人人报我。

解衣推食当酬恩,鸟尽弓藏竟罹祸。

王孙一饭母先哀,望报分明指祸胎。

可怜觖望夷钟室,何似全身返钓台。

张韩以外功皆狗,张也辟谷韩授首。

奇才感动两神人,一黄石公一漂母。

形式: 古风

自题乘槎亭观日出图

亭名始见坡公诗,建亭之处人莫知。

我于龙洞读宋刻,亭在山头与海直。

龙兴山东烛龙起,山下沈沈夜未已。

波光激射梁梠红,如见坡诗图画里。

独怜诗和陈海州,陈公名字难搜求。

山亭颇似岘山在,湛辈足迹诚悠悠。

联吟苏海尚如此,写照秦山徒为尔。

图中石壁扫烟霾,笑将题笔当摩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