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青制劄帖赞

先王笔法源于苏,奕然世体繇庭趋。

奁中手泽他岂无,义与事比当特书。

巨编剪取删繁芜,盛心端可传遗孤。

百年小楷照乘珠,为问汗青谁董狐。

形式:

翻译

先王的书法源自苏轼,继承了世代的传统从庭训开始。
他的作品中难道没有亲笔墨迹?道义与事迹相比,应特别记载。
大部头的作品精简去除冗余,满含深情可以传给后人。
百年间的小楷如明珠照亮,试问史册中谁又能像董狐那样公正记事?

注释

先王:古代君主。
苏: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奕然:连续不断的样子。
繇庭:从庭训,指从家庭或师长那里学习。
奁中:女子妆奁中的意思,此处比喻作品中。
手泽:亲手留下的痕迹,这里指书法。
董狐:春秋时期晋国史官,以公正著称,后世常用来代指史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尤其是先王笔法传承的赞美之作。诗人首先提到这种笔法源自苏轼,强调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家族传统的延续。"奕然世体繇庭趋"描绘了这种技艺在家族内部代代相传,如同家族传统般严谨有序。

接着,诗人指出虽然后人手中可能也有珍贵的手稿,但这些与先王的笔法相比,其义理与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当特别重视和记录。"巨编剪取删繁芜"表达了对整理和精炼这些宝贵遗产的赞赏,认为这样做能够去除冗杂,保留精华。

"盛心端可传遗孤"进一步强调了保存这些书法作品的高尚用心,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能够继承并理解这份文化遗产。"百年小楷照乘珠"运用比喻,将小楷书法之美比作照亮人心的明珠,显示其价值之高。

最后,诗人以董狐为典故,询问历史记载中谁能像董狐那样公正无私地记录这段书法史,表达了对书法史家的高度期待。整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传承的珍视。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银青清白颂语赞

呜呼死生,如一旦暮。达观其大,等视来去。

如古之圣贤,所谓曳杖山木之歌,启手渊冰之语,其皆超然知所处矣。

手泽之存,慨其孺慕。赞诗不文,以配陟岵。

形式:

黄鲁直一笑帖赞

帖字三十迹如湿,吊古其逢惊啜泣。

公来姑孰甫翔集,书翰从容岂遑及。

此帖之获虽此邑,时犹可疑蠹谁葺。

至宝道旁世收拾,乃以齧残弃缃笈。

五湖浪卷四海立,墨风雨中起蛟蛰。

形式: 押[缉]韵

黄鲁直先王赐帖赞

赐帖不知其几,而今获其一。

四印之错出,百年之湮郁,神呵鬼护,见此遗物。

呜呼,此固先德之所寓,而匪止于绝世之名笔。

既轶而获此绣质,子孙守之谨勿失。

形式:

黄鲁直汤方蔬法帖赞

汤以濡唇,蔬以适口。

抚藜肠而自惊,奚龙脑之犹取。

予方笋蕨是茹,檗荼是友。

发遗帖而一笑,正恐杨妃之百驿,未足以比庾郎之三韭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