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斋

古之学为已,今之学为人。

始乎芒芴间,扩充遂无垠。

克已而复礼,天下皆归仁。

尼父百世师,道妙圣且神。

天将为木铎,故未丧斯文。

贤哉颜氏子,至乐忘其贫。

语之而不惰,好学无与伦。

孟子养浩然,卓尔踵后尘。

万钟与千乘,不肯易其身。

茫茫自圣哲,六籍经几秦。

末学更多岐,学海无问津。

伊川二先生,身修道愈振。

当年从之游,不减洙泗滨。

至今士气盛,亦复民风淳。

柴子柯山秀,言厉即之温。

由来思无邪,果见德有邻。

潜心坐一室,淡泊遗嚣纷。

收视而返听,自得于见闻。

先生虽云亡,书在传日新。

得味极钻仰,恍如入室亲。

而我先君子,实预绛帐宾。

我亦闻绪馀,往往书诸绅。

多言反成蔽,目击道乃存。

藜杖一幅巾,蚤晚来叩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学者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古圣先贤的敬仰。开篇即指出古人学习是为了个人修养,而今人则更多地服务于他人,学习的范围从有限扩展至无垠,以达到礼仪之治,天下归仁的境界。

诗中赞扬颜回、孟子等先贤,表达了对他们学问和品德的崇敬。接着提到“伊川二先生”,指的是孔子的两个弟子,孔子之道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发扬光大。诗人自己也追随这种学问,不断深造。

后半段则描写诗人自己潜心修炼,淡泊名利,对书籍有着极高的热爱和敬仰。即便先生去世,其书仍旧传承,诗人读之如亲临其境。最后提到自己的祖先也是学者,对经典有深入研究。

整首诗通过对古圣贤的崇拜,以及个人对于知识、修养和道德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九江徐使君眄柯亭

庭植何夭矫,苍皮馀雨溜。

本非寻常材,岁月方成就。

伟此萧散姿,眄睐揖孤秀。

慕陶筑斯亭,千载可同臭。

引杖步嘉荫,携书席永昼。

舒啸一徜徉,清风满怀袖。

更想五老峰,杰卓立癯瘦。

何因借羽翮,接踵宾裾后。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题无疵庵

身无累则佚,心无营故乐。

舍外而取内,此味初不薄。

使君蚤闻道,观妙契独觉。

不即仍不离,无止亦无作。

庵如大圆镜,万象含虚廓。

檐空看云归,窗静闻雨落。

惟良二千石,分忧得此托。

蕴真惬所寓,俯仰成今昨。

形式: 古风

题东坡枯木

先生万卷读,命世文之豪。

矫矫鸾凤姿,仰止人物高。

坐石翳白拂,古茧磨衲袍。

玉堂挥翰手,不数乘与褒。

前身老画师,寓兴时抽毫。

要在胸中奇,醉笔随秉操。

柘原沙错错,独树风骚骚。

天荒鸟不入,路绝人告劳。

一旦辞世纷,御风归泬寥。

遥知紫玉府,冠佩方游遨。

不然跨汗漫,骑鲸弄云涛。

夜中梦见之,酌公以蒲萄。

觉来空把卷,我心增郁陶。

形式: 古风

题兰陵税官清辉亭

不谓人间世,官居有此清。

山横犹倒影,鸟过忽遗声。

倦客方耽句,高人不治名。

夜寒云去尽,对面月华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