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九江徐使君眄柯亭

庭植何夭矫,苍皮馀雨溜。

本非寻常材,岁月方成就。

伟此萧散姿,眄睐揖孤秀。

慕陶筑斯亭,千载可同臭。

引杖步嘉荫,携书席永昼。

舒啸一徜徉,清风满怀袖。

更想五老峰,杰卓立癯瘦。

何因借羽翮,接踵宾裾后。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翻译

庭中的树木多么挺拔,青皮上还留有雨水痕迹。
它并非一般的木材,经过岁月才显现价值。
它的姿态如此雄伟闲逸,目光流转间尽显孤独之美。
我羡慕陶渊明建此亭,愿与他千年后的灵魂共通。
手握拐杖漫步在佳木之下,带着书籍度过漫长的白天。
放声长啸,清风满袖,心旷神怡。
又想起那峻峭的五老峰,高大而清瘦独立。
如何才能借助翅膀,追随他们的足迹成为宾客。

注释

庭植:庭中的树木。
夭矫:挺拔。
苍皮:青色的树皮。
雨溜:雨水痕迹。
寻常材:一般的木材。
岁月:时间。
萧散姿:闲逸的姿态。
孤秀:孤独之美。
陶筑:陶渊明所建。
斯亭:这座亭子。
同臭:共通的灵魂。
引杖:手握拐杖。
嘉荫:佳木下的阴凉。
舒啸:放声长啸。
清风满怀袖:清风充满衣袖。
五老峰:峻峭的山峰。
杰卓:高大。
癯瘦:清瘦。
羽翮:翅膀。
接踵:跟随。
宾裾:宾客的行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雅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庭植何夭矫,苍皮馀雨溜”两句写出了庭院中古树参天,树皮苍老,细雨绵绵,营造出一派静谧氛围。

“本非寻常材,岁月方成就”表明这些植物并非平凡之物,而是在时间的洗礼下逐渐成长为今日的风姿。紧接着,“伟此萧散姿,眄睐揖孤秀”赞美了自然界中那种不经意间露出的高雅脱俗之美。

“慕陶筑斯亭,千载可同臭”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逸陶渊明的敬仰,以及希望能与之共享悠长岁月的愿望。"引杖步嘉荫,携书席永昼"写出了诗人手持拐杖漫步于树荫下,携带着书籍,在阳光和煦中度过悠闲时光的景象。

“舒啸一徜徉,清风满怀袖”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感受,诗人在自然界中获得了心灵的释放与满足。"更想五老峰,杰卓立癯瘦"表达了诗人对著名山峰的向往,以及对那些卓尔不群之物的赞赏。

最后,“何因借羽翮,接踵宾裾后”一句,则是诗人想要乘坐仙鹤,追随前来客人的衣摆,隐含了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精神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无疵庵

身无累则佚,心无营故乐。

舍外而取内,此味初不薄。

使君蚤闻道,观妙契独觉。

不即仍不离,无止亦无作。

庵如大圆镜,万象含虚廓。

檐空看云归,窗静闻雨落。

惟良二千石,分忧得此托。

蕴真惬所寓,俯仰成今昨。

形式: 古风

题东坡枯木

先生万卷读,命世文之豪。

矫矫鸾凤姿,仰止人物高。

坐石翳白拂,古茧磨衲袍。

玉堂挥翰手,不数乘与褒。

前身老画师,寓兴时抽毫。

要在胸中奇,醉笔随秉操。

柘原沙错错,独树风骚骚。

天荒鸟不入,路绝人告劳。

一旦辞世纷,御风归泬寥。

遥知紫玉府,冠佩方游遨。

不然跨汗漫,骑鲸弄云涛。

夜中梦见之,酌公以蒲萄。

觉来空把卷,我心增郁陶。

形式: 古风

题兰陵税官清辉亭

不谓人间世,官居有此清。

山横犹倒影,鸟过忽遗声。

倦客方耽句,高人不治名。

夜寒云去尽,对面月华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吕季升谷隐堂兼寄居仁

莘野隐于耕,傅岩隐于筑。

叔夜隐于锻,君平隐于卜。

四子隐不同,抗志俱超俗。

夫君无所事,扫迹隐于谷。

优游以卒岁,燕居常慎独。

方寸湛若水,颜状温比玉。

白璧无瑕玷,幽兰自芬馥。

插架万签书,拥檐千挺竹。

时乘昃月过,自伴微云宿。

萧然伏腊馀,尚不愧此屋。

岂曰不愿仕,可以速则速。

富贵草头露,荣华风中烛。

止止理固明,知止乃不辱。

小人无藉在,放浪谢羁束。

衰年迫饥冻,强颜隐于禄。

晚食且徐行,分量初易足。

婆娑一丘壑,雅趣在松菊。

平生喜文字,终恨窘边幅。

顾闻多种秫,迎寒酿已熟。

更约阮仲容,清谈夜更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