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楼头广陵近,九月在南徐。
秋色明海县,寒烟生里闾。
夜帆归楚客,昨日度江书。
为问易名叟,垂纶不见鱼。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楼头广陵近,九月在南徐”设定了时间与地点,是在九月份,在长江下游的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附近。这里通过“楼头”和“广陵”的提及,既描绘出诗人所处的高阔之地,又指出了远方的地理标志。
接着,“秋色明海县,寒烟生里闾”一句中,“秋色”即秋天的景象,以“明”字形容其清晰可见。这里的“海县”可能是指当时广陵附近的某个地方,而非今日之海安县。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静谧的秋日氛围。
“夜帆归楚客,昨日度江书”则转入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诗人在夜里看到归途的船帆,联想到了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朋友,并提及了昨天写给这位朋友的信件。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透露出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感。
最后,“为问易名叟,垂纶不见鱼”中,“�姓名叟”可能是指某位隐居的高士或朋友,而“垂纶不见鱼”则形容诗人在等待、期待着什么,但却一无所获。这里可以解读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生活的某种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在特定时空下的感受和心理状态。
不详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凤皇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
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
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
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
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
岂意石堂里,得逢焦鍊师。
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
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