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伯常自郢州见寄

西郊去岁揖行人,柳暗花浓又一春。

坐想高风清入骨,沉吟佳句健生神。

潺湲杳霭烟波古,散诞逍遥兴趣新。

应笑洛阳车马道,缁衣未免化红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去年在西郊告别行人,柳色深花繁又逢新春。
静坐回味那高尚的风骨,低声吟诵美妙的诗句让精神焕发。
流水远去,烟波浩渺,古意盎然,闲适自在的新乐趣油然而生。
想必会嘲笑洛阳繁华的车马喧嚣,即使身披黑色僧衣,也难逃世俗红尘的纷扰。

注释

揖:告别。
柳暗花浓:形容春天景色繁花似锦。
高风:高尚的品格或风格。
沉吟:低声吟咏,深思熟虑。
散诞:闲散放纵。
洛阳车马道:洛阳作为繁华都市的象征。
缁衣:僧侣穿的黑色衣服,代指出家人。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人间的繁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春日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西郊去岁揖行人"一句,表达了诗人回忆去年此时与朋友相别的情景,而今已是新的一年春天,柳树成荫花朵盛开。"坐想高风清入骨"则透露出诗人沉浸于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中,这份思念如同清风一般,令人心旷神怡。

"潺湲杳霭烟波古"一句,用水流的声响来比喻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索,而"散诞逍遥兴趣新"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新的灵感和乐趣。"应笑洛阳车马道"可能是对朋友间相约游历之事的一种期待或回忆,"缁衣未免化红尘"则是在表述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布衣,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于世俗的红尘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世事无常时的一种超然与淡泊。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伯镇再入馆

甘泉献赋人,流落浙江滨。

自叹三年谪,归来万事新。

铨衡时进对,户牖日相亲。

明主方思贾,非徒问鬼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君贶少林寺

达磨自云传佛心,绪言迷世到于今。

既携只履归西域,安得遗灵在少林。

孤月正明高殿冷,清风不断老松深。

谢公自爱山泉美,肯为幽禅此访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君贶寄河阳侍中牡丹

真宰无私妪煦同,洛花何事占全功。

山河势胜帝王宅,寒暑气和天地中。

尽日玉盘堆秀色,满城绣毂走香风。

谢公高兴看春物,倍忆清伊与碧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君贶任少师园赏梅

寒压春头草未芽,喜闻置酒赏新葩。

官仪赫奕三川守,野意萧疏四皓家。

不用管弦妨淡泊,岂容桃李竞繁华。

昏鸦散乱传呼出,归路林间烛影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