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十二咏(其九)富览亭

天于万物岂私我,领略风光天不嗔。

自古山阳景佳处,尽都分付与闲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淡泊的情怀,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诗人李俊民站在富览亭上,俯瞰万物,感悟到天地间并无偏私,每一处风光都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不分你我,不因人的欣赏与否而增减。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天于万物岂私我”,开篇即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自然界的博大与无私,万物生长皆得其时,无一物非天之所赐。“领略风光天不嗔”,接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并且认为这种欣赏并未触怒天地,反而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自古山阳景佳处,尽都分付与闲人”,诗人进一步指出,自古以来,那些风景绝佳的地方,都被赋予了闲适之人,意味着真正的美,往往留给那些心灵宁静、不为尘世所累的人去体验和感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的深刻领悟,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反思。在金末元初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作品更显得难能可贵,它传递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追求——在喧嚣中寻找宁静,在繁华中保持本真,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沁园十二咏(其十)桃园

一时得意笑春风,不见春风满树空。

老去惜花心尚在,为君留眼看蒸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沁园十二咏(其十一)意在亭

绿水古今流不尽,好山前后势相连。

适来荷蒉者谁子,应笑有心哉此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沁园十二咏(其十二)涌珠泉

渊底睡龙徒有颔,沙中老蚌恐无胎。

疾雷惊裂苍苔地,迸出鲛人泪颗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碧落四景(其一)横峰卧云

蛰龙起后愿相从,便有人閒润物功。

一片青山是归处,无心更逐渡溪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