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宿经上人房

江房无叶落,松影带山高。

满寺中秋月,孤窗入夜涛。

旧真悬石壁,衰发落铜刀。

卧听晓耕者,与师知苦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江边的小屋没有落叶,松树的影子映衬着高山的峻峭。
满寺中秋的明月,照进我孤独的窗户,夜晚涛声传来。
古老的画卷悬挂在石壁上,我稀疏的白发如同铜刀上的锈迹斑斑。
我躺着聆听清晨农夫的耕作声,深知他们的辛劳。

注释

江房:江边的小屋。
无叶落:没有落叶。
松影:松树的影子。
带山高:映衬着高山。
满寺:满寺中。
中秋月:中秋的明月。
孤窗:孤独的窗户。
夜涛:夜晚的涛声。
旧真:古老的画卷。
悬石壁:悬挂在石壁上。
衰发:稀疏的白发。
落铜刀:如铜刀上的锈迹。
卧听:躺着聆听。
晓耕者:清晨农夫。
师:他们(指农夫)。
苦劳:辛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宁静图景,通过对自然界和室内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劳动者辛勤付出的理解与尊重。

"江房无叶落,松影带山高。" 这两句勾勒出一个秋意浓厚的江边景象,房屋不见落叶,可能是因为位置偏远或树木稀少,而松树的影子随着山势蜿蜒,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氛围。

"满寺中秋月,孤窗入夜涛。" 这两句则转向室内,诗人在一个僻静的环境里,享受着中秋明月的美景,但这个美景并没有让他的心情变得轻松,而是通过那高窗投射进来的夜色,感受到了一种孤寂与深沉。

"旧真悬石壁,衰发落铜刀。" 这里提到的“旧真”可能指的是一位隐居的高僧,其画像挂在石壁上,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而“衰发落铜刀”则是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描绘,时间无情地侵蚀着一切,连人的头发都可能因为岁月而变白。

"卧听晓耕者,与师知苦劳。" 最后两句,诗人躺在床上聆听着清晨农夫的耕作声响,这种声音不仅是自然界的和鸣,更是对辛勤劳动者的赞美之声。通过这份聆听,诗人与那位师傅一道了彼此对于劳动之苦的理解。

整首诗以其独有的节奏和意境,将读者带入一个既有自然之美又不乏人间真情的深秋夜晚。

收录诗词(170)

李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字:才江

相关古诗词

秋宿润州刘处士江亭

北梦风吹断,江边处士亭。

吟生万井月,见尽一天星。

浪静鱼冲锁,窗高鹤听经。

东西渺无际,世界半沧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贺昭国从叔员外转本曹郎中

苔砌塔阴浓,朝回尚叫蛬。

粟徵山县欠,官转水曹重。

灯照楼中雨,书求海上峰。

诗家无骤显,一一古人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送人之天台

行李一枝藤,云边晓扣冰。

丹经如不谬,白发亦何能。

浅井仙人镜,明珠海客灯。

乃知真隐者,笑就汉廷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送人归觐河中

青门冢前别,道路武关西。

有寺云连石,无僧叶满溪。

河长随鸟尽,山远与人齐。

觐省波涛县,寒窗响曙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