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苔砌塔阴浓,朝回尚叫蛬。
粟徵山县欠,官转水曹重。
灯照楼中雨,书求海上峰。
诗家无骤显,一一古人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所作,名为《贺昭国从叔员外转本曹郎中》。诗中的意境幽深,语言精炼,体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苔砌塔阴浓,朝回尚叫蛬。"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林景象。塔影婆娑,苔藓丛生,环境既幽雅又显得有些萧瑟。而"朝回尚叫蛬"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微小生命的关注和感慨。
"粟徵山县欠,官转水曹重。"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反思与期许。"粟徵山县欠"暗示了一种物资不足、生活艰难的情况,而"官转水曹重"则指的是官职的变迁和责任的加重,显示出对未来职责的郑重其事。
"灯照楼中雨,书求海上峰。" 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灯照楼中雨"描绘了一个在雨中读书的场景,而"书求海上峰"则是对知识追求的比喻,表明了诗人对于学问的渴望和向往。
最后两句"诗家无骤显,一一古人踪。" 是诗人自述,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和方法做出了总结。"诗家无骤显"意味着真正的诗人才不会急功近利,而是平实谦和;"一一古人踪"则表明了诗人对前贤遗风的尊崇和继承,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个人情感以及学问追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境界。
不详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行李一枝藤,云边晓扣冰。
丹经如不谬,白发亦何能。
浅井仙人镜,明珠海客灯。
乃知真隐者,笑就汉廷徵。
青门冢前别,道路武关西。
有寺云连石,无僧叶满溪。
河长随鸟尽,山远与人齐。
觐省波涛县,寒窗响曙鸡。
南征虽赴辟,其奈负高科。
水合湘潭住,山分越国多。
梅花雪共下,文□□相和。
白发陪官宴,红旗影里歌。
春往海南边,秋闻半夜蝉。
鲸吞洗钵水,犀触点灯船。
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
长安却回日,松偃旧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