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和杨素(其一)

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

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

转蓬随马足,飞霜落剑端。

凝云迷代郡,流水冻桑乾。

烽微桔槔远,桥峻辘轳难。

从军多恶少,召募尽材官。

伏堤时卧鼓,疑兵乍解鞍。

柳城擒冒顿,长坂纳呼韩。

受降今更筑,燕然已重刊。

还嗤傅介子,辛苦刺楼兰。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在深秋时节白露凝结成团,大将军从长安城出发征伐。
边塞尘沙飞扬遮蔽天日,陇山头上寒风冷月交加。
如同随风转动的蓬草跟随战马,飞舞的霜花落在了剑尖之上。
浓云密布让代郡迷失方向,桑乾河的流水也因寒冷而冻结。
烽火微弱,远处的桔槔(井上汲水工具)难以辨认,桥梁险峻,使用辘轳提水更是艰难。
从军的多是勇猛的年轻人,招募的都是有才能的官员。
有时静悄悄地在堤坝上卧鼓休息,假装的军队忽然解开马鞍以迷惑敌人。
在柳城擒获了敌首冒顿,在长坂迎接归顺的匈奴首领呼韩邪。
如今再次修筑受降城,燕然山上已重新刻石纪功。
还要嘲笑傅介子,他辛辛苦苦才刺杀了楼兰王。

注释

高秋:深秋季节。
白露:秋天的露水。
上将:大将军。
长安:古都名,今西安。
尘沙:风卷起的沙尘。
塞下:边塞之下,指边疆地区。
风月:风与月,泛指自然景物,此指边塞的艰苦环境。
陇头:陇山一带,古代边疆地区。
转蓬:随风旋转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马足:战马的脚。
飞霜:飞舞的霜花,形容天气寒冷。
剑端:剑的尖端。
凝云:密集的云层。
迷:使…迷失。
代郡:古郡名,位于今河北、山西一带。
流水:流动的水。
冻:冻结。
桑乾:即桑干河,位于中国北方。
烽微:烽火微弱,难以看见。
桔槔:井上汲水的工具,这里可能借指远处的烽火台。
桥峻:桥梁险峻。
辘轳:提取井水的装置,此处形容过桥的艰难。
从军:参军,加入军队。
恶少:勇猛的年轻人,这里可能带有贬义指好斗的人。
召募:招募。
材官:有才能的官员或士兵。
伏堤:趴在堤坝上,指隐蔽。
卧鼓:停止击鼓,表示休战或隐蔽。
疑兵:伪装的军队,用来迷惑敌人。
解鞍:卸下马鞍,表示休息或不准备战斗。
柳城:地名,可能指战役发生地。
擒冒顿:擒获敌方首领冒顿。
长坂:地名,可能指接纳归顺的地点。
纳呼韩:接纳归顺的匈奴首领呼韩邪。
受降:接受投降,指修建受降城以纪念胜利。
筑:修建。
燕然:燕然山,古代边疆山脉,常用来象征边疆战功。
重刊:重新刻石纪功。
嗤:嘲笑。
傅介子:西汉时期著名使者,曾刺杀楼兰王。
辛苦:历经艰辛。
刺:刺杀。
楼兰:古代西域国名,这里指傅介子刺杀楼兰王的典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高秋季节离开长安,踏上边塞之行的景象。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对比,将军人的旅途生活和战争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一句设定了场景,秋天的早晨,白色的露水凝结成珠,如同冰冷的眼泪,这是对将军离别家园的情感写照。"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则通过尘土飞扬、风吹月明和边塞的寒冷,描绘了旅途中的艰难和孤寂。

接下来几句"转蓬随马足,飞霜落剑端。凝云迷代郡,流水冻桑乾"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马蹄下的草丛被践踏,剑锋上的霜花在冷风中摇曳,云雾缭绕的地带和结冰的河流,都增添了一种战时的肃杀。

"烽微桔槔远,桥峻辘轳难"中的烽火是边塞报警的信号,而桔槔(古代的一种防御工事)远在天边,桥梁陡峭且险峻,表达了守卫边疆的艰巨任务。"从军多恶少,召募尽材官"则透露出战场上的残酷和征兵的无奈。

"伏堤时卧鼓,疑兵乍解鞍"一句中,伏堤是古代的防御工事,而卧鼓和疑兵、解鞍,则展示了战争中的紧张和瞬息万变。"柳城擒冒顿,长坂纳呼韩"中的柳城可能是某个边塞要塞,而长坂纳呼韩则可能暗示了一场艰难的战斗。

最后两句"受降今更筑,燕然已重刊"表明战争结束后,又开始了新的防御工事的修筑工作。"还嗤傅介子,辛苦刺楼兰"则是对将军辛勤守护边疆、不辞劳苦的情感抒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战争氛围的描绘,以及对将军生活的刻画,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22)

薛道衡(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 字:玄卿
  • 籍贯: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
  • 生卒年:540~609

相关古诗词

出塞二首和杨素(其二)

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徵兵。

少昊腾金气,文昌动将星。

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

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

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

连旗下鹿塞,叠鼓向龙庭。

妖云坠虏阵,晕月绕胡营。

左贤皆顿颡,单于已系缨。

绁马登玄阙,钩鲲临北溟。

当知霍骠骑,高第起西京。

形式: 古风

岁穷应教诗

故年随夜尽,初春逐晓生。

方验从军乐,饮至入西京。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

京洛重新年,复属月轮圆。

云间璧独转,空里镜孤悬。

万方皆集会,百戏尽来前。

临衢车不绝,夹道阁相连。

惊鸿出洛水,翔鹤下伊川。

艳质回风雪,笙歌韵管弦。

佳丽俨成行,相携入戏场。

衣类何平叔,人同张子房。

高高城里髻,峨峨楼上妆。

罗裙飞孔雀,绮带垂鸳鸯。

月映班姬扇,风飘韩寿香。

竟夕鱼负灯,彻夜龙衔烛。

欢笑无穷已,歌咏还相续。

羌笛陇头吟,胡舞龟兹曲。

假面饰金银,盛服摇珠玉。

宵深戏未阑,兢为人所难。

卧驱飞玉勒,立骑转银鞍。

纵横既跃剑,挥霍复跳丸。

抑扬百兽舞,盘跚五禽戏。

狻猊弄斑足,巨象垂长鼻。

青羊跪复跳,白马回旋骑。

忽睹罗浮起,俄看郁昌至。

峰岭既崔嵬,林丛亦青翠。

麋鹿下腾倚,猴猿或蹲跂。

金徒列旧刻,玉律动新灰。

甲荑垂陌柳,残花散苑梅。

繁星渐寥落,斜月尚徘徊。

王孙犹劳戏,公子未归来。

共酌琼酥酒,同倾鹦鹉杯。

普天逢圣日,兆庶喜康哉。

形式: 古风

咏苔纸诗

昔时应春色,引渌泛清流。

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

形式: 古风 押[尤]韵